第21章 思思上学 23(1 / 2)

锦绣阁开业半个月了,如火如荼,只有供不应求的烦恼,还没有出现什么经营瓶颈。

林凌云在春游后的第二天就上门来学习,沈月把制作春笋暖菇包的方法,事无巨细地全都教给了他,真想不到这个少爷也认认真真很用心在学。

沈月对美食也产生了近乎痴迷的热爱,她刚开始仅仅是为了赚钱和振兴家世,但是在跟美食接触的过程中,却渐渐发现了烹饪美食的种种奇妙之处,爱上了美食本身。

看到食客们吃到她的食物以后,心满意足的幸福模样,她感到了自己的天赋和能力,真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应该把美食发扬光大才好。

仅仅半个月,锦绣阁已经为沈家赚到了60两白银。

黄翠英的意思是,先攒着钱,早点把锦绣阁店铺从赵老板手中买下来,自己家的店铺用着安心些,不怕哪天就被人收回了。

沈月却另有打算,

她想让沈思思读书上学,做个有文化的人。

在古代,哪有几个女孩子能读书上学。更何况像沈家这种农民家庭,别说女孩子了,就连男孩子她大哥沈浩然,也是勉强读过几天书,识了几个字,稍微大点了就给李地主家去放牛了。

不是走读书做官出人头地这条路,农村谁家舍得供一个人,不干活,只是吃饭,天天干坐着读书?如果有那个费用的话,应该也可以把移民月球的事提上日程了。

沈月前世是读过书的,虽说本质上她长大以后过得就是社畜的生活,但是,她自己是经过寒窗苦读的,她小的时候家境也很普通,也可以说就是通过读书改了命,通过读书也见识了这个大千世界的千万种可能。

她不想让沈思思的思维一辈子就活在眼前所见之处。

店铺迟早都买得上,只要她沈月有这门厨艺,她们就不愁赚不到钱,但是思思已经八岁了,再不读书,怕是来不及了。

“娘,我想让思思去学堂读书。”沈月对黄翠英说。

“啥?女孩子哪有读书的?等这阵子忙完了,就叫思思像你小时候一样,学学纺线、织布、缝制衣物,还有你这个烹饪手艺。再跟她爹学学地里的农活,以后出嫁了也好帮着点丈夫。”黄翠英感到沈月的提议很奇怪。

“娘,那纺线织布还有农活,思思这么聪明,用不了多久我看就能学会了。思思刚八岁,嫁人还有好几年哪,我这店里暂时也忙得过来,再说就算忙不过来,我们再找别的帮手就是了。我不想思思长大以后就当个家庭妇女呐。”

“可是,镇上村里开设的私塾,也不招收女学生呀,只有男学生。”

“娘,那我们花钱,自己请老师,来教导思思不就行了嘛。”

“啊呀,那请一个老师,可要花好多钱啊。听你大哥说,李地主家的儿子和村里左邻右舍,一共十个孩子组成了一个班,共同请了一位私塾老师,给老师一年的薪酬大约是80两银子。李地主家的儿子每年需要8两银子。还需要准备额外的费用,比如逢年过节要准备礼物,还要请老师吃饭,这些费用大约每年也需要准备10两银子。并且,他们也不收女学生,全是男娃。男女有别,要避讳的。”

“娘,我们现在每个月收入都差不多有120两银子,这点钱还是问题吗?我们自己请一个私塾老师过来,单独教我们思思,不就行了嘛!还用管什么男女有别,别人带不带我们的问题嘛!”

“非要让思思读书吗?女孩子又做不了官,读书有什么用啊。”

“老师可以教思思读书写字、算术、礼仪、音乐、绘画、甚至骑马、射箭等。而且思思学会了读书写字,很多知识就可以自己通过阅读去学习了,她的眼界和思维,都会跟不读书的人完全不一样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