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席间(1 / 2)

见娄晓娥急忙起身,跟在姜岐与赵家兄妹身后风风火火往倒座房跑。

谭岚青轻声“哎呦”一声。

拉着娄晓娥的手笑道:“傻孩子。”

“你跑去厨房添什么乱?”

“非得让你孙姨赵叔骂上两句才欢喜?”

娄家住的是沧桑巨变前留下的花园洋楼。

比南锣鼓巷95号大院好的是,没有安排进去那么些住户。

依旧是独门独院带花园。

这年头,花园洋楼里虽然已经没有了仆役佣人。

不过家中雇工还是不少。

比如司机,比如厨子,比如打扫清洁的杂工。

娄晓娥这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哪里进过厨房?

只怕连盐巴与白糖都弄不清楚。

跑去倒座房帮忙自然是纯属添乱。

娄晓娥被谭岚青拉住,只能眼睁睁看着姜岐带着赵家兄妹离开。

倒座房中,几道菜蔬冒着蒸蒸热气。

虽然只是家常菜,却也令人食指大动。

孙沉香一边将老母鸡汤转在瓦罐中,一边安排姜岐四人端菜。

今儿说的是孙沉香做饭,其实主厨的人还是赵师傅。

孙沉香昔年跟谭岚青娄晓娥一样养尊处优。

别说杀鸡褪毛,她连条鱼都收拾不明白。

姜岐带着赵建国与春云春秀姐妹,将香气扑鼻的饭菜端进正房。

在这艰难岁月的尾巴根上。

有鸡汤,有红烧肉,还有两样清炒时蔬。

并芥末墩儿,花生米等下酒小菜。

寻常百姓家中,已经算是难得的丰盛。

当然,跟娄一啸那住在花园洋楼里的大实业家伙食不能比。

孙沉香招呼着几人依次坐了下来。

姜岐连忙起身开了一小坛莲花白。

赵师傅平时不上班的时候,也会小酌两杯。

孙沉香笑道:“这还是头几年在海淀正街北头路东仁和酒店买的,真正用白莲菡萏酿的。”

“开了坛,一股莲花清香。”

“一直藏在大杂院那边,昨儿搬家才翻出来。”

“就被这孩子惦记上了。”

这年头粮食紧张,街面上的小酒作坊倒闭关张居多。

更别说这种用特殊技法酿造的莲花白。

姜岐笑吟吟地道:“谭姨同志,您也尝一杯?”

孙沉香轻轻拍了他一下。

“谭姨就是谭姨,瞎叫什么同志?”

“难道你叫晓娥也叫晓娥同志?”

谭岚青与娄晓娥母女与赵家兄妹齐齐点头。

“他还当真是这么叫的!”

满座哄堂大笑。

席间气氛顿时快活了起来。

姜岐先依次斟满酒。

当然赵家兄妹是不能饮酒的。

倒是给娄晓娥满满斟上了一杯。

等赵师傅孙沉香谭岚青三人动了筷子,姜岐才跟赵家兄妹与娄晓娥一道起筷。

孙沉香拿起碗要给姜岐盛鸡汤。

嗔怪道:“原本就瘦的跟猴子似的,又连接摔上两跤。”

“还不多喝两碗鸡汤补补!”

“万一留下什么隐患可怎么好?”

娄晓娥这才知道姜岐额头上的红肿淤青是摔伤,而不是天生胎记。

奇异般的像是放下了一点心思……

又不由得暗暗想着。

没了那块红肿淤青,这个叫姜岐的年轻人生得当真不错……

跟如今街面上的小年轻大为不同。

倒是颇有几分孙姨之父孙伴鹤先生的气质。

刚刚说起清三代瓷器款识的时候,甚至跟她爸爸娄一啸的气度也有几分像……

姜岐哪里知道娄晓娥一会儿想了这么远。

连忙起身笑道:“师母,您坐着,我来就好。”

先给赵师傅,孙沉香,谭岚青依次盛了碗鸡汤。

然后是赵家兄妹与娄晓娥。

孙沉香连看着姜岐喝了两碗鸡汤才笑道:“这才听话。”

“以后可再不许粗心大意了。”

“小小年纪,额头上留道伤疤不是玩的。”

“也是二十岁的人了,还要娶媳妇不要?”

娄晓娥听了,飞快瞄了姜岐一眼。

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心里有些乱……

脸上微微有些发烫,连忙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用酒意掩饰脸上宛若桃花般的红霞。

她的动作神态哪里能瞒过姜岐的洞察者之眼。

微微一笑。

对捅娄子这事,又多了几分把握……

谭岚青夹了一筷子红烧肉,浅尝即止。

看着赵师傅笑了笑,正要开口说话。

孙沉香急忙出声阻止。

“岚青姐!”

“今儿家常小酌,不是摆正式大筵席,不许刁钻古怪,品头论足!”

谭岚青性子不错,只要不品菜试菜,平素最为温婉平和的一个人。

但是一旦开始品菜模式,立即便会开启毒舌技能。

赵师傅结婚之后厨艺暴涨,大半都是因为自家爱人受到这位发小的影响。

嘴刁无比。

姜岐接收到来自赵师傅的郁闷情绪值+299!

不解地问道:“师母,怎么不让谭姨说话?”

孙沉香看着谭岚青笑个不住。

“小七,快再别问。”

“再问下去,你师父的莲花白都要喝不下去了。”

前些年环境宽松的时候,两家人还是走动颇勤。

也是后来风向渐变,赵师傅又住进红星轧钢厂分配的大杂院。

狭小逼仄,才来往没有那么密切。

姜岐哈哈一笑。

“这也没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