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 / 2)

2005年的年历昨天完成12月份回忆记录,50岁的最后一个月,很感慨岁月。记录了2005年,当写到某一天的具体事件时,有的想起来,有的想不起来了,有的还是刻骨铭心。

比如:9月7日,和丽华去西江湾路,这是我和闺蜜有再次走进销售工作的冲动,去指定地址面试,历历在目的面试精彩画面。10月11日,我见徐小群,这是能讲一篇徐小群传销人的精彩故事和奋斗史。10月24日,芳单独见情人,这是可以写芳的恋爱初史,芳对80年代的性事很有见解,想象得很搞笑,这与芳的恋爱史有关。6年后(2005—2011)我们去悉尼我和儿子陪他再次见面初恋情人时,芳已经很释然了,叙述芳的恋爱故事情节一定很精彩。11月24日,25日,26日记录沉默了三天,不记得为什么了。

读者在看故事时,总会在心里自问,这个故事究竟在讲什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有哪些吸引我的地方?为什么我要关心这个故事?

这些问题都和故事的情节有关,如果我们的作品能够给读者提供完美、意外且令人满意的答案,就可能获得读者的芳心。

因此,如果我们想让读者喜欢自己的作品,就必须在故事情节上多下功夫。

昨天晚上睡觉时已经是夜2点,我通常不会做梦,但是昨晚有点失眠,昏睡还有点梦,梦中出现了自己到了80岁的许多场景,尝到了已经走到晒晒太阳的年纪,更感觉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再回忆重写自己的70年的人生。

但是具体的每个人生阶段,比如一直在考试(特别是恢复高考以后一直在考试);找东西(总是找不到东西一直在找);旅游(昨晚讨论我们近期去一次BJ,所以梦境一直在旅游的路上);飞到了天空(是经常乘航班的缘故);等等,甚至有的梦还是连续的,就像电视剧一样。

这些梦通常都由冲突、故事和经历组成的。比如:梦到考试,马上时间到了,但还有许多题还没有做出来;因为要迟到了,我们想赶快跑,但腿好像注了铅,怎么跑也跑不动;我们着急上厕所,但怎么也找不到厕所在哪里。

有些梦境,常常会让我们惊出一头冷汗,事后想到这些情节都让我们心有余悸。小说中的故事,就像读者的梦境。那些情节和结构,能够帮助读者进入小说营造的梦境中,并把读者留在故事里。我有没有这种能力呢?

读者为什么喜欢一本小说?可能不是因为书评,不是因为封面,不是因为出版社,更不是因为商标,而更多的是因为小说中讲述的故事。

我自己也喜欢读小说,就是想从小说中获得不同的经历,见到有异于现实的事物。如果小说不能把我们带到全新的世界,仍把我们留在现实世界中,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最近在读伍尔夫的日记(她丈夫伦纳德整理后的日记)和伍尔夫的传记电影《时时刻刻》,精彩无比。

继续整理年历的记忆,写到2006年:

1月1日,韩政来,去吃名火锅《韶山冲》。(儿子实习的顶头上司)

1月2日,查清。(查清什么??)

1月3日,去新天地。

1月4日,高美珍来。

1月5日,看《富家人生》。

1月6日,看完《女人的一生》。

1月7日,芳回芜。

1月8日,看张镜年。

1月9日,去纯菊单位,芳回沪。

1月10日,收拾昕房,准备开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