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护兄心切(1 / 2)

晨曦微明,马良与马谡便已经收拾好了行装,简单吃过早饭之后一同走出院门。

习询的宴席设在鹿门山,距离襄阳城足有七八里,为了不错失良机,二人自然要趁早出门。

走出街角,昨日下午约好的马车也已经在此等候。

经过一路动荡,二人在清晨之时来到了鹿门山中,顺着还算平整的山路,马车一路直行停在到一座山庄之前。

山庄依山面河,主体修建在一处山坡之上,下方是成片的竹林,斑驳的树影间能够偶然窥见数个错落分布其中的幽静小亭,伴随着晨风吹动竹叶的细响,一派静谧幽美景色如画的山水田园。

象征避世绝俗的黑色庄门之上更是写着四个行云流水的潇洒大字:苏岭山舍。

鹿门山原名苏岭山,据说当年习郁功封襄阳侯,又在陪同刘秀游览黎丘时君臣通梦,同时梦到了苏岭山神,习郁也因此奉皇帝之命在苏岭山刻石筑祠。又因为祠堂门前有两只神骏的石鹿,方才成为了世人口中的鹿门山。

历经百年,世袭罔替,习家虽不复当年盛况,但却仍然是襄阳有数的望族,在鹿门山附近更是拥有众多族产。

其中尤其以二人眼前的这座山庄最为出名,传说庄中依照范蠡之法建造的池塘中更是有光武帝亲手所放之鱼,历来都是襄阳一件美谈。

鹿门山景色秀丽,外加少有世俗烦扰,经常有名士隐居于此,如今襄阳士人中名望最重的庞德公和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是如此。

这也是宴席明明设在正午,马良二人却要选择如此赶早的原因。

附近游转一番,说不定就能偶遇某位名家或是历史上的大人物。

不过二人也并非唯一抱有此想法的游人,在僻静的山中小道游览许久,名士大家一个都没遇到,但是同辈人却是遇到了不下十个。

让马良也不得不感慨,这古代的士人也都这么卷。

日上杆头,马良二人也就只好放弃碰运气的打算,循着来路回到了苏岭山舍门前。

而此刻距离宴席开始尚有一段时间,山庄门前人为平整出来的空地之上却已是停了十几辆马车,其中更是不乏一车配备的三匹马的豪华马车。

在如今这个时代,即便是在马车这种出行工具上,也必须遵循相应的礼制规矩,像马良这种家族没有官职爵位的寒门百姓,就只能乘坐单马所拉马车。

二马为骈,三马为骖,四马为驷,这些都是需要有相应的官职爵位才可乘坐。而最高规格的六马拉车,则是唯有天子方才有资格使用的御辇规格,寻常人哪怕是持有都是殃及族人的谋逆死罪。

此刻临近宴席开始,山庄大门早已洞开,数名负责迎客的仆人也早已侯在门前。

马良二人从马车之中取出备好的礼品,也随着众人朝着山庄之中走去。

两名仆人见状,也是适时迎上前来,接过礼品之后,带着二人向山庄内里走去。

迈过大门,迎面的首进并没有想象当中的广阔,却很是清幽,布置得动静相宜,更是随着游人步移景易,于平凡之中见功夫,细微之处显精神,端的是大家手笔。

而在马良两兄弟在仆人的引领下穿过首进院落,走入正厅之时,立刻引来了不少人打量的目光。

马良极少参加这种宴会,但却也分得清哪里是主位,和马谡朝着坐在主位上的和蔼老者微施一礼之后,方才随着仆人所指的席位走去。

习询乃是襄阳名士,参与宴席者自然为数众多,其中更是不乏襄阳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但尴尬的是,大部分对马良而言都是陌生面孔,即便有心攀附都不知从何谈起。

而让马良有些意外的是,以马谡的自大性格却还与不少同龄人关系处得不错,刚刚落座入席,便有人带着友人走上前来寒暄问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