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割狼舌头(1 / 2)

王一猛的父亲王建设和图卡铁钼尔是生死交情,二人在一次打猎中相识。

当时铁钼尔在大兴安岭上差点被罴瞎子废了,关键时刻是王建设救了他,从此二人以“安达”相称。王一猛来到这做羊倌,铁钼尔夫妻俩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铁钼尔的性格外冷内热,王一猛有哪里做的不对,他也会像揍巴尔思一样,先是一巴掌抡过去然后再讲道理。

还别说,这招还挺管用,一巴掌揍过再讲道理,被揍者接受的还贼快。

王一猛称图卡铁钼尔夫妻俩为:阿爸,阿妈。

埋好虎妞,王一猛和巴尔思把黄狗和半耳的尸体放到马车上,等天亮后拉去天葬台,现在得趁大狼的尸体没有僵硬,先把狼身上的两件宝贝——狼皮和狼舌头取下来。

在草原上,牧羊犬战死的地方就是它们魂归的天葬之路,而执行天葬使命的就是大狗们不共戴天的仇敌——草原狼。

蒙古大草原上的天葬和西Zang的天葬基本相同,都是首选秃鹫和大鹰,西Z海拔太高,狼少鹰多,尸体放在天葬台上,大多由鹰和秃鹫处理。

而内蒙古大草原上最多的就是狼,数量远超鹰,一般死者的家属把尸体放到天葬台上后就得马上离开。

饥饿的狼在尸体距离天葬台十几里外就已闻到,死者的家属前脚刚走,鹰还没发现尸体,狼就先到了。

按习俗,死者的家属不能在天葬台上守着不让狼来,而且有活人在天葬台,鹰在空中盘旋不下来,这等于是给更多的狼通风报信。

狼知道,有鹰盘旋的地方就有食物。

特别是这个季节,狼群饿了一个冬季,见到尸体,一拥而上,几分钟就解决一切。

所以,虽然蒙古人内心首选由鹰执行天葬,次选狼【这里带有无奈】,但没办法,鹰没有狼来的快。

汉人和蒙古人生活习性各不相同,虎妞战死,王一猛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把虎妞送去给狼吃,铁钼尔一家人对此表示理解。

王一猛来到这几个月,这几条大狗每天伴他左右牧羊,彼此之间已有深厚的友谊,见黄狗和半耳战死后还要送去给狼吃,王一猛心里很难接受,可这是草原人的信仰与选择,他得尊重。

按照草原人的风俗,两条大狗战死,理应放在原处等鹰和草原狼来洗涤它们的灵魂,但这个羊圈目前还要继续接羊羔,一时半会儿不会离开,有人的地方鹰不会下来。

经过夜间一战,草原狼损失惨重,至少半个月内不会有狼来这里,所以只能把两条狗拉去天葬台。

天葬台是神圣的。

狗是蒙古人最忠诚的伙伴,被当做家人看待,在所有动物里,也只有狗有资格在死后进入天葬台。

蒙古人不吃狗肉,也不用狗皮。

蒙古草原人牧羊打猎都靠狗,狗在草原人心里的位置,堪比中原农民耕地拉车的牛马骡驴,但狗比牛马更懂人性,是草原人排解原野寂寞的精神伙伴。

在蒙古,大狗战死了,最难过的就数女人,男人们只有在打猎牧羊时用到狗,可女人们天天下半夜守护羊群,都得依仗狗。

蒙古女人从小把它们像养孩子一样喂养大,狗伤了,战死了,女人最心疼,看着两条自己亲手喂大的狗战死,乌日娜的眼睛哭得红肿,默默地给三只伤狗处理伤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