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取天下者,必有其根本(1 / 2)

大业九年。

三月中,北海郡贼众郭方预攻破郡城,大行劫掠,贼势愈张。

四月,齐郡丞张须陀领兵急驱北海,恃其不备,趁势掩击,大破郭方预,斩首万余级,前后获贼辎重不可胜计。

郭方预等贼狼狈北蹿,渡河北上,投奔豆子贼孙宣雅。

张须陀荡清贼众,重新安定北海郡城后,便带兵回齐郡去了。

……

“秦阿兄,你可知道暗算我的那贼子叫什么?”

“他说自己叫高腾,当是北海本地人,如今应该也随着郭方预渡河北上了。”

“原来是叫高腾吗?好,我记住了,以后遇到定然要报今日之仇,不死不休!!”

……

山林中,高腾等人席地而坐,商量今后该往哪里去。

高腾觉得,是时候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发展一段时间,壮大夯实自己的实力了。

“取天下者,必有其根本。”

隋末英雄辈出,他若想作出一番事业,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若还是流寇作风,四处游荡,仿佛无根之萍,就只能被大浪淘尽,尸骨无存。

三国时,被誉为“王佐之才”的荀彧曾经给曹操分析局势。

“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当时正值陈宫作乱,迎吕布入兖州。

曹操正是听了荀彧的话,放弃继续进攻徐州,转而回军兖州,割熟麦以供军需,与吕布大战。

最终吕布不敌,被曹操赶去了徐州。

而曹操稳住了自己的根基,后面才能开创北方霸业。

又比如,历史上晋阳起兵的李渊,为何直奔关中?

还不就是看中了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土地肥饶,是立基之地。

高腾仔细思考过后,准备去往东面半岛上的东莱郡。

将那里给占下来,为自己提供粮草兵源。

东莱郡,始置于汉代景帝时。隋开皇间称改为莱州,大业三年,复称东莱郡。

郡下领九县,分别是:掖、胶水、卢乡、即墨、观阳、昌阳、黄、牟平、文登。

郡治在掖县,有户九万三百五十一,口近三十万人。

之所以会打算去东莱郡,高腾有两个理由。

其一,东莱地处半岛之上,三面环海,有鱼盐之利,可以此积蓄钱粮。

其二,郡内多山水,适合初期隐匿发展,招徕山民,迅速壮大实力。

等到实力壮大,高腾出兵打下东莱郡,既而北向取河北,西向争中原,南下夺江淮,天下有望。

如今是大业九年(613年),距离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缢杀,还有将近五年的时间。

那时候才是真正的群雄并起,逐隋失鹿。

……

计划已定,高腾也不再耽搁。

一行人就当即整装出发。

四月下旬。

高腾等人跋涉来到了东莱郡内,掩盖行迹找到一处山中的藏身之地。

此时,他们剩下的人已经不到五十了。

高腾打发人到四周去看看情况,准备找个地主大户来“借点”粮食。

他们从北海郡城离开时带的干粮,早就吃光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