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双头(1 / 2)

常年往来于本土与海外,与风浪和海盗斗智斗勇的罗挽之自然不惧怕这种场面,即便自己这边只有三个人,可他也料想唐璧不敢当着这么多东华名流公然动手。他那泰然自若的状态倒让兴师动众的唐璧有些尴尬。

打破对峙的是今次雅集的主人丁泊明。

“罗提督与唐老板赏光来此也是给了丁某人面子,何不进来温酒一叙呢?”

几年为官的经历让他懂得了即便对于地位在自己之下的人也要礼数周到的道理,何况面前这两人实际的力量与影响远比表面上大。

威震东海的提督罗挽之不常出现在溦京,他的他的舰队平日里巡逻于东华本土和东方的海外领土之间为往来的商船护航。东海之上无论是做远洋贸易的商人、近海捕鱼的渔民,甚至大部分海盗都对这位不败的提督多有敬畏。与海运和海外行省之间的关联使得他理所当然成为了东华海外领土利益的捍卫者,他也是东华维新派的头面人物。

唐璧则是溦京城里土生土长的商人,早年靠继承自父祖的谷物和烈酒贸易赚到了钱,随后便将产业遍及各类生活必需品上,有人说任何人只要在溦京待上十二个时辰,唐璧都能从那人身上赚到钱。资助文学和艺术、热心慈善、创办义塾,他用钱给自己买了个好名声,也让他成为了光复派里被推上前台的人。

光复派与维新派虽然吸引了朝廷里不少人,但朝廷毕竟还是秩序派掌权,即便有些官员同情光复派或是维新派的观点,却不敢出头做任何一个派系的头领,故而公开替两派站台的不是民间人士就是像罗挽之这种游走在权力核心之外的武将。

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身居高位之人来说即便没有派系支持他们仍可居庙堂之高,即便派系倒下他们也不会倒下,没必要把自己的仕途和一个派系绑在一起,反倒是只有中下层官吏才需要派系力量的支持。

“未获邀请冒昧前来,还望丁侍郎不要怪罪,”罗挽之谢罪道,虽说丁泊明还不是“侍郎”但他无意不解风情地纠正这个马屁,“不过是难得回到京师,听闻正巧有一雅集盛事,怀着好奇想来看看罢了。”

“提督哪里的话,如果知道提督在京,自然是会邀请提督的。”丁泊明顺着罗挽之的话往下说着,这不过是给彼此一个面子的说辞。

这次雅集邀请的人有来自光复派和维新派的不假,但他可没打算邀请任何两派中的实力人物。本就手脚不太干净的光复派暂且不论,最近两年就连维新派都开始煽动民众、豢养打手,溦京府尹每个月都能接到两派互殴的案子;若是真的把面前这两尊大佛和他们带来的下属迎接进来,这园子还不得被他们给拆了。

可两边人都已登门造访,丁泊明能做的也只是安抚。

“平素便听说唐老板也是风雅之人,只是唐老板家大业大商务繁忙,不似这些闲散文人不便相邀,还希望唐老板别放在心上。”

这话言不由衷,一个商人的家业再大,放在司郎中这样的实权官员面前也算不得什么。丁泊明之所以客客气气并非因为害怕得罪一个商人,而是害怕得罪他背后那些光复派的大人物,据他所知当今礼部尚书就是个近乎公开的光复派。

即便比罗挽之年轻了十岁,唐璧的声音却有着超出年龄的低哑和深沉,这让他这个合法商人看上去更深不可测。

“丁大人过誉了,鄙人不过附庸风雅而已,自知登不上这大雅之堂。只是有不少参加雅集的名流与鄙人有些交情,平日里难得一见,不过是想借着这个机会见见朋友们罢了。”

丁泊明听出了对方话里的含义:唐璧知道当官的看不起他这个商人,他并没有正面回击,只不过是不经意的宣示了一下他在东华文人中的影响力。

年轻的郎中不理解这两人来此的目的,是要示威吗?捣乱吗?东华雅集虽然确能提高名望,可这种文名对于这两个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这二人在各自派系中都是务实之人,没有道理做无价值的挑衅。

“若是二位有意,不如随我一同入园吧。”丁泊明也不再去计较那两人的目的,他只想平息面前这剑拔弩张的事端——东华大半文人都在场,自己可不能留下压不住局势的印象。

“有我家家丁看护着,之后我也会派人送二位回府,还请二位也让带来的人散去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