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内忧54(1 / 2)

破侯成之后,田钧志得意满,自以为四喜临门。

一喜温园部曲此役爆发出极为彪悍的野战能力,其正面击溃并州飞骑的战法,让田钧恍惚看到了当年麴义的影子。

二喜并州飞骑之投效。由于飞骑们并未心服侯成,因此在战事末程选择了投诚。虽然这支部曲已不成建制,但是田钧深信,在自己手中,狼骑们总有重现荣光之日。

三喜此战以少胜多,将曹军各个击破,斩得诸多大将首级。黎阳已无被困之险,相信曹孟德得报,在袁绍大军决战之前,不会再有动作。

四喜则是不为外人道的隐晦之事。大将淳于琼既然想在太岁头上动土,田钧自信有兵有将,有弓有骑,可以适当还以颜色。

于是派出斥候,将侯成之败告知赵云,嘱咐赵云务必将消息传达吕常,即可回军。

命耿并负责接收降卒,在城中安置。将魏续、侯成、魏通等大小将校首级割下,得头颅十余颗。

当士卒将这些头颅一一捧来,用木盒盛装之后,田钧这才意识到,自己此战所立战功之丰,似乎足以封侯。

他不喜反忧,一来是担心起自己行事过于高调,会引起大将军府一众谋士的疯狂影射。二来则是曹操前后之损失,可谓十分严重。再这么打下去,只怕袁曹双方的态势会失衡。

于是,一个阴险的想法在田钧心中诞生:他原本只想与淳于琼井水不犯河水,既然如今曹军损失惨重,不妨给袁军也动一动刀子。

正思虑之时,李庙进城登楼。田钧瞧见,远远就迎了上去。

若无李庙,田钧自忖只怕已成为曹操的阶下之囚。

“算成辛苦了!你居功至伟,此战当推首功。我明日就具表行文,到邺城替你请功。”

田钧隔着十余步,向李庙郑重一拜,正色说道:“若无算成,钧已身首异处矣。”

“公子万万不可如此,是先有公子之信重,方有李庙之行险。”

李庙快步走近,赶紧将田钧扶正。他附在田钧耳畔,一番轻声细语。

“公子此战之后,直到袁绍大军前来,必然可以坐稳黎阳。不过,明敌已退,真正难防的暗箭,即将到来。”

田钧点了点头,对李庙之言甚为赞同。

“至于请功一事,公子务必谨慎。如今数败曹军,可谓丰功至伟。但公子名低位微,麾下不能晋身。久之,必有忧患。”

这一点,田钧的确没有意识到。他率部立下的功劳,已经与名位极不匹配。但田钧一味蛰伏,难免会阻拦部下晋身之道。

毕竟沙场卖命,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封妻荫子。如果德高位低,时日一久,麾下部众必定离心。到时候或许袁绍一通收买分化,田钧之势就会自解。

就比如赵云先后数战展露出的武勇,一旦传到邺城,难免不会让袁绍升起重用之心。

李庙此言大善,田钧紧了紧拳心,没想到情势又复杂了起来。

李庙又说道:“公子招降纳叛,临阵自专,行假节之权。一旦有人在袁绍身旁构陷,势则危矣。”

行假节之权?田钧呆愣住:这一点,又在意料之外。

如此前生擒于禁,不说解送邺城,甚至在军报中,田钧都不曾提及,只说将于禁部曲一网打尽。此事如果有一人私下报送邺城,那么袁绍的颜面又将置于何处?

“算成之意,我知矣。只是于禁之才,我十分爱惜。”

田钧露出一番惋惜神色,叹了一口气。

“我本想将他捏在手中,久后收服。为今之计,也只好放他走了。”

白放于禁自然是不可能的,只不过近几日徐晃推着活捉的赵睿等人,天天在城下叫囔,威胁自己弃城。从其言语之中,可以听出赵睿并无投降之意,不失为一条汉子。

眼下李庙的言辞,让田钧起了对换战俘的念头。如果将于禁放出,能换回赵睿等人,邺城就算再用此事做文章,田钧也有说法。

“于禁虽有勇略,但公子既能拿他一次,自然就能拿他两次,有何可惜?”

李庙劝道:“于禁回许昌之后,曹操必不重用。只怕汝南、南阳这等屯田之地,才是他的归宿。他此后郁郁寡欢,早晚自疑。等公子挥师南下之时,自有缘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