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形势49(1 / 2)

次日一早,田钧扶审荣坐上县牙,正式履有名无实的县令一职。

其后用黎阳县令的印玺,任命李庙、耿并、赵伦等人。

至于新入伙的李典,则格外受到田钧重用,不仅被任命为主记一职,更全权总揽荡阴一县军政。田钧亲自拟好委任文书,让探马飞报荡阴。

此事,想必李典一定会欣然领命。主记虽然是小职,却也是门下五曹之一,信重之意,可见一斑。

荡阴是兵家必争之地,关乎后勤、粮道,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田钧以为目下人才匮乏,只有李典最适合驻守。

因此早在离城之际,田钧就亲口嘱咐李典:荡阴城日后无论是谁来任职县令,只要我不让你撤离,荡阴就是你的。

李典对于田钧话中的深意自然十分清楚,因此从守卫荡阴的第二日起,就开始一系列备战措施。

他一方面将城墙加高加厚,不仅将护城河拓深拓宽,还在南城外修筑瓮墙。

另一方面,则是开始招募游离在荡阴周边的散兵游勇,编入部曲。又联系不曾撤离的坞堡大户,将因为洪水而流亡的百姓,都迁入城中。

黎阳方面,田钧在将捷报递呈州府之后,开始正式经营县城。城中已然一空,因此并没有多少民生问题需要解决。只需将精力投注在武备之事,对曹军的反扑防范于未然。

值得一提的是,田钧曾有意表赵云为黎阳主簿一职,但赵云言辞躲闪,最终不了了之。等赵伦带书信要回冀州时,赵云便提出离去之请。

田钧依依不舍,猜到赵云或许是听闻刘备已到邺城的消息。于是出言劝阻,说刘备早晚随袁绍出征曹操,何必急于求见。不如多立战功,日后也好与刘备相见。

赵云颔首点头,听进了建议。

三月十五日,斥候来报,曹军大将徐晃督大将宋宪、魏续,一共三营兵马,从白马渡河,来战黎阳。田钧人少,不敢派人半渡截击,于是曹军一路无阻,抵达黎阳城下。

先是斥候探知时,荡阴方向李典有意派数百部曲前来支援,但被田钧否决。

因为黎阳位置较荡阴而言,太过突出。又面对白马,在扼守北上官道,是兵家必争之地。曹操若对此城势在必得,凭田钧那点人马,着实不够填的。因此对于黎阳,田钧并不是非守不可。

另外,曹操十分善用疑计,黎阳既然有徐晃在,未必荡阴城外就没有曹兵。保守起见,田钧不仅拒绝援兵,反而让李典警惕。

徐晃扎营之后,并没有强攻黎阳。一连相安无事数日之后,才有所动作:他将三营兵马分置三门,唯独放开最重要的北门。

李庙直言,这是徐晃借势凌人,有意逼田钧弃城。

之后又收到其他情报:吕常回濮阳整兵之后,依旧进驻鹰洋渡,扼住要隘。讨虏校尉乐进沿黄河北上,对荡阴势在必得。

其后,曹军动向如雪片一样接踵而至:

建武将军夏侯惇从熬仓渡河,进驻射犬,与去岁新降曹操的河内太守魏种合兵一处,威凌获嘉。

扬武将军张绣率所部人马北上阳武,有从延津渡河的意思。

越骑将军曹仁进驻原武,有进取黄河对岸的汲县之意。中郎将张辽率部进入濮阳,北望黎阳。

颖川太守夏侯渊进驻阳密县,魏武将军蔡阳自叶县起兵,换驻许县。而曹操亲领大军。开赴陈留。

甚至兖州、徐州方向,吕虔、程昱、臧霸、孙观等人,都有动作。

田钧明锐的意识到,曹操已经先袁绍一步,进行战场规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