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红杏”李纨,“魏晋”湘云26(1 / 2)

贾瑛刚入府中那晚,席间曾贾政请求过;希望其能想想办法,帮贾瑛从国子监借来往届考生试卷学习。

今日二人复又碰到,贾政方想起这一茬。

恰巧,他的长媳李纨父亲李守中曾任国子监祭酒。

便告知贾瑛,让他去寻自己长媳李纨,让其书信一封,交给贾瑛。到国子监拜访现任祭酒司徒大人,也是方便。

李纨住处贾瑛并没去过!

前日府里姑娘媳妇儿礼物,都是他的新丫鬟喜儿帮着送的,东青跑腿。

今日,经贾政这般一说,贾瑛确是,不得不厚脸拜访一番,这位红楼中描绘成“槁木死灰”的小寡妇了。

由去过李纨住处送礼的东青带着,贾瑛进了府,直奔李纨住处而去。

……

李纨作为二房的长媳妇,住处就在王夫人院子东北旁边。北边隔着假山,是薛家暂居的梨香院,南边一排,则是公公小妾周姨娘,赵姨娘等人的院子。

毕竟是家里长媳,李纨住的这方小院还不小,有两进半;门前有株杏花树,叶子翠绿,旁边是一个花圃;背面有假山嶙峋,山下有一亭。

站在门前杏树旁边,让东青进屋通报,一盏茶的功夫,东青与一名身着蓝衣的女子出来。

互相见礼后,贾瑛方得知女子是李纨的丫鬟,名唤碧月。进院子不久,又见一丫鬟过来见礼,名为素云。

随后,素云让碧月吩咐婆子准备茶水糕点待客,自己则领着贾瑛穿廊过门,来到后院东侧一个厢房之内。

一路走来,小院装扮的清冷典雅,倒也与李纨的性子相合。连带她的两名丫鬟碧月,素云也好像受了影响,一个穿蓝衣,一个穿青衣,都是冷色调。

厢房没甚说头,贾府厢房摆设都大差不大。

素云引着贾瑛坐下,方才笑道;“大奶奶正在书房辅导兰少爷功课,已然派人过去请了,瑛少爷稍待。”

“无妨!今日贾瑛上门便是求到你家大奶奶门上,自己唐突,等着便是。”贾瑛摆手笑道。

......

隔着一条连廊,走个五十步,便是李纨院里的书房。这座书房不小,有一间半许大,原是其亡夫贾珠用的。

今年,儿子贾兰满三岁,李纨便开始在此教他识字。

李纨十八岁嫁入贾府,十九岁生了遗腹子贾兰,如今三年过去,儿子也三岁开始识字。而她自己,也过了双十年华,成了名孀居妇人。

三年,整整三年!女子人生最美丽的三年,最需要滋润呵护的三年,她李纨却被命运裹挟,无情的错过了。

多少午夜梦回?清泪打湿枕巾。多少寒雨潇夜?她望着的雨帘直至天明。

明明心里有一团火,却不得不把自己外壳包上一层冰。

她李纨,只能将所有的热情,都放在自己儿子贾兰身上,其它的,什么也做不了。

她是荣国府的大奶奶;她是书香门第的大小姐;她是家里长孙贾兰的生母;这些枷锁,将她层层包裹,早已忘了挣扎。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儿子贾蓝还算聪明懂事…!

看着身旁正使着吃奶力气,神情专注的小人,李纨嘴角,微不可察笑了。

不多时,书房门被敲响,李纨见是婢女素云,明白她所谓何来。点点头,朝一旁练字的贾兰嘱咐道;“你那刚入府的族叔登门,娘去看看。兰儿累了,便自己歇歇。”

见儿子应下,李纨大慰,遂起身和素云出了书房,回屋迎客。

待房门“砰!”的合上,三岁的贾兰,放下笔,重重靠在身后的椅背上,小脸皱成一个包子。

……

厢房内的贾瑛喝了半盏茶,听到外边儿传来动静,屋内碧月,朝他笑笑;“应是大奶奶过来了。“

贾瑛闻之,忙放下茶杯,整理袖帽起身。

果真,几个呼吸,一名身着素衣,贞静淡泊,清雅端庄的妇人小步进得屋来。

身后,素云上前介绍;“此便是我家大奶奶,娘家姓李,字“宫载”,独名一个“纨”字。”

贾瑛赶忙行礼自我介绍;“小弟贾瑛,字“樵苏“,拜见大嫂嫂。”

李纨闻言,略微思忖,脱口道;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贾瑛一愣,继而对眼前女子刮目相看!

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得出他字“樵苏”的出处,不仅需要思敏心巧,更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

“早听说大嫂嫂家乃咱们金陵世宦,书香门第。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贾瑛忙回神,恭维一句。

女子总爱夸奖,何况还是被一名解元公夸奖才华,李纨一股心喜之感涌了心头……不过,口中还是连连谦虚;“叔叔的夸赞,小妇人却是当不起!不过能得解元公的夸赞,小妇人还是内心窃喜。”

“哈哈,大嫂嫂风趣!”

二人落座,李纨打听几句家常,问了些老家金陵风物,贾瑛一一照实说了。见气氛还算融洽,贾瑛便顺势说了自己来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