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李纨:妾身并无他意44(1 / 2)

第一卷

1.44李纨:妾身并无他意

这样看来,太上皇当初之所以在禅位时放弃忠顺亲王,武勋的集体反对是一回事,安泰帝原本属于义忠亲王集团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义忠亲王毕竟是培养几十年的“国本”,大半个朝廷都支持,所谓“谋反”发生后,他们肯定心中惶恐,太上皇必须安抚好这些“余党”,常说的“围三缺一”就是如此,威逼过甚等于是强迫这些人狗急跳墙,安泰帝很合适。

谢鳞终于明白,为什么明知道十二侯的“过去”,安泰帝依然敢用他们,而且还是当亲信用,因为大家都是曾经的义忠亲王集团核心成员,在如此大的动荡之后,只能报团取暖——四王八公因为太上皇还在,依然没有直接站队。

太上皇曾经最心爱的儿子就是义忠亲王,再说还有原配皇后的感情,也许他有各种怒火,但自家打孩子是一回事,其他人敢下手是另一个话题。

所以史家肯定完球。

如此一来,红楼中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也能解释通了。

贾史王薛四家号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史家却只有史湘云一个姑娘正面出场,全程没看到两家的实质性互动,史鼐和史鼎仅有一些节日大宴或是红白事上露面,其他时间全部“神隐”。

要知道,排序最后的薛家都能在荣国府住下,王家非常高光!

说穿了,你特么几乎坑死整个十二侯集团,还废掉宁国府最优秀的继承人,让金陵贾氏几乎退出一线武勋,这两方能没直接把史家弄死,真的已经——不对,还好太上皇仍在,他毕竟“册封”了两个侯爵,面子上也不能做的太难看。

所以,当贾家找不到合适继承人,不得不在自家圈子里另寻精英时,放着贾母的亲族、两位侯爵的史家不用,偏要扶起败落多年的王家;唯一正面出场的史湘云,基本一开始就失去了“宝二奶奶候选人”资格。

这样看来,史家完全没有抢救价值,因为救不起来,大半個朝廷都特么恶心他们!

“二叔能不能告诉我,义忠亲王那晚为何‘兵谏’?”这一点同样很重要,因为关系到将来的安排——十二侯毕竟都是人家的嫡系,如果当初搞得事情太大,事情恐怕就不好解决了。

“这个.....我也不知。”史鼐很是尴尬。

“那好,我换个问题。”谢鳞暗暗摇头,这位很明显没有进入义忠亲王的核心,仅仅作为某种意义上的“人质”,被安排上太子侍卫身份,“东府那边,珍大哥那位儿媳你总该清楚吧?”

“青麟贤侄问的有些多!”史鼐表情猛变。

“我不相信你没听说东府的传闻!”谢鳞认真的看着史鼐,“你更应该明白,这些‘传闻’若是真的,等待贾家的会是什么;我们四家现在态度如何,谁也没法判断,可你和贾家的情谊还在,若是所谓‘传闻’真的爆发出来,你不会想不到贾家的代价吧?”

任何时候,单纯的威胁都有崩盘的时候,必须有利益保证才行。

“我.....说不清。”良久,史鼐茫然的摇摇头,“蓉哥儿媳妇我也见过,但不方便细看,你婶子仔细看过,回来就和我说,她和太子爷内眷的任何一位都不像,说不清到底怎么回事。”

“哦?”谢鳞表情一动,“义忠亲王有几个孩子?”

“一儿一女,儿子为长。”史鼐身为太子侍卫,不会连这点儿事情都不知道,“那晚之后,没人知道他们两个的下落,我知道敬大哥的心思,原也认为他是以自己为代价保住太子爷的骨血,可是现在看来,似乎有什么不对。”

什么不对?贾敬不可能没从宁国府听说过贾珍的心思,但他对这件事根本没管,这完全不符合常理,唯一靠谱的解释,就是他因为某种原因故意放纵这一问题。

可是,到底有什么原因?

还有,“造衅开端实在宁”呢?

秦可卿不管身份是什么,在高层圈子里都顶着“皇家血脉”的名头,偏偏贾珍来了个“公公和儿媳的故事”,无论如何都会严重有损于皇家名声。

“那就先这样。”谢鳞眼见问不出什么,只能试着确认另一个问题,“最后一点,当初义忠亲王还在的时候,陛下与其关系如何?”

“是他最亲近的兄弟之一。”这一次,史鼐回答的非常痛快,“当时京城都知道,陛下与太子爷一向交好,摆明是想做一位贤王;那时候陛下和我们各家都不陌生,只是因为他性格一向冷清,这才没有太深的交情。”

还好,裘良没搞错关系。

义忠亲王完蛋之后,安泰帝作为曾经的“亲密战友”,很快成功接下大部分“遗产”,实质性获得了武勋的有限支持,所以他在后来的执政中放弃十二侯中已经废掉的六家,当然也放弃叛徒史家,转而拉拢其余五家,最终形成现在的态势。

直到现在为止,四王八公继续“中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