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大黄鱼群(1 / 2)

离开了驾驶室,张建光无聊的拿着刚才捕的虾,剥壳去头抽了虾线,就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这种虾他们这里叫明虾,后世有的地方称之基围虾,海里的虾寄生虫没那么多,主要集中在虾肠(虾线)和虾脚部位,这些位置他都不吃,所以还是很干净的。

明虾其实也能卖几分钱,可惜量太少,只有几斤的样子,他打算带回家给孩子们做一顿白灼大虾改善一下伙食,都是蛋白质呢。

刚从海里捞出来的虾很鲜美,张建光吃了几个算是尝尝鲜,然后便来到船舷寻找着鱼群。

他拿着手电筒往海面上照,突然船舷不远处一阵金光闪过,张建光揉了揉眼睛,继续去看,终于确定是鱼群而不看花了眼,他心头顿时狂喜,想起了后世一种珍稀的鱼类——大黄鱼!

“爹,右侧有鱼群!大黄鱼群!”张建光大声急忙提醒张父。

“什么?大黄鱼群?”张父听到后朝右侧看去,果然海面有一片淡淡的金色在移动,他看到也是大喜,立马让渔船变向加速朝着鱼群驶去。

可是船上拖网已经拖了有一段时间了,发动机马力小,网里有货船就跑不快,张父虽然加速了还是追不上鱼群,急的他脚使劲跺着,发出“嘭嘭”的声音。

张建光本来也很着急,大黄鱼啊,后世有渔民捕了一网直接卖出九百多万的天价,现在虽然没有那么贵,可也有四五毛一斤,比刚才的蛤蟆鱼值钱多了。

此时他听到张父的跺脚声,突然想起了高效捕大黄鱼的方法——敲罟法!

敲罟法起源于嘉靖年间潮汕地区,50年代在fj省得到推广,后来流传到了江浙一带,这种方法需要数十条船协同完成,由中间的两条大船张起一张巨网,其他小船包围住鱼群,然后敲击绑在船帮上的竹杠,利用音波扰乱大黄鱼的平衡与运动,甚至使其昏迷,最后被巨网捕获。

当初fj一带的大黄鱼被捕捞过度,当地的渔民甚至北上来到张建光这边的渔场故技重施,很是闹了一些矛盾,后来zj省也有学有样,在70年代曾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捕捞,导致黄鱼的数量急剧减少。

张父当初也参与过这种行动,对当时大黄鱼多的吃不完,甚至小一点当猪饲料的事记忆犹新,现在他虽然着急,可认为敲罟法要很多船合作,就没往这方面去想。

张建光可不管那么多,他想起了这个办法,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船上抬东西用的竹杠,用尽全力朝着船帮敲着,“咚咚咚……”的声音不断。

果然,这种方法效果虽然没有人多时好,但也令鱼群速度降下来了,张父见状开着船追上了鱼群,感觉船只一沉,脸上立马笑开了花。

之后张父让船保持住这个速度,紧跟着鱼群,他则来到了船头,拿起手抛网朝鱼群里抛,张建光则继续敲着竹杠,等张父累了两人则替换着来,没过多久鱼群就小了许多,父子两人继续抛了好几网,手都酸痛了,直到鱼群散去,两人还是意犹未尽。

但这时天已经灰蒙蒙了,大黄鱼没有光的环境是金黄色,在白天有紫外线时就会便成白色,所以大黄鱼死亡时颜色不同价格也不一样。

张父急匆匆的将船停下,然后和张建光合力把拖网拽到船上,之后他和儿子一起整理渔获,两人先把大的大黄鱼挑出来放血,在鱼的鳃盖下部靠近鱼腹的位置切上一刀,然后把鱼扔到泡沫箱里,大小不同,鱼也单独装箱,泡沫箱里是混着冰块的海水,装满一箱就盖上盖子换下一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