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村口的二溜子(1 / 2)

上槐村有三大姓。

一姓殷,二姓马,三姓陆。

老村支姓殷,村委主任姓马,第一家万元户,陆阳他师傅姓殷,师娘马秀兰也是同村的马姓嫁过来。

上槐村虽然有三大姓,但陆姓却毫无存在感,只因陆姓人最少,陆姓还是外来户,族谱上记载,清光绪年间才从北方逃荒而来,至今还不到百年。

所以,村里的陆姓,又全都是没出五服的亲戚。

陆阳的赌鬼父亲陆二撇子,就有一个亲大哥,陆大撇子,两兄弟都因为从小就是个左撇子,被同村人取了个这么孬的外号。

陆阳的这个亲大伯,陆大撇子,不算夭折的,现有七个子女,取名有仁,有义,有礼,有智,有信,春花,夏花,按男娃仁义礼智信,女娃春夏秋冬排序,暂时还无秋冬,最大的陆有仁,今年已经都三十一,陆阳的这位堂哥还是去年才娶上的媳妇,最小的女娃夏花,今天才刚满十岁。

原本若按理来讲,陆阳虽少年丧父,娘也跑了,但还有亲大伯在,村中也还有不少五服内的叔伯们,不至于沦落到差点被饿死,又被木匠殷老汉挑中,早早的就被当成老殷家上门女婿来养成。

追究其根源,还是陆大撇子本身也是和自己弟弟一样的浑人。

娶的媳妇又是悍妇。

两口子干点别的不行,生儿子却很积极,陆陆续续几乎隔一两年一个,几乎从无中断,若非是前十年陆阳的大伯生了一场大病,加上年纪也大了,力不从心,大伯母也再没有怀上过,不然就依着这两口子的性子,怕不是得要生出一个足球队来。

而且这两口子生是能生,但是下地干活却很不积极,陆大撇子虽然不像自己的弟弟陆二撇子一样好赌,但却是个村中有名的酒鬼懒汉,偏偏又还两口子一连生了这么多娃,哪能不是家中一贫如洗。

就这,还指望他们接济陆阳?

当然,陆阳这大伯家也不全员都是坏人,陆阳的大堂哥陆有仁就当年对陆阳不错,也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十几岁时跟着父母一起土里面刨食,当年生产队时代就是一把干活的好手,生产队解散后,又主动承担起了家里面分到的几亩农田的绝大部分农活,上,孝敬父母,下,养活弟弟和妹妹们。

要不也不会一直都拖到了去年,直到三十来岁,拖成了村子里面的大龄单身汉,才娶上自己的媳妇。

陆阳第一次出远门,首先要考虑就是同行人的品德,所以也就第一个想到了他。

骑上老丈人给买的新自行车。

陆阳扭头冲着院子里面正给自己洗衣服的殷明月道:“媳妇儿,我去一趟我本家大伯家,中午不用给我留饭了。”

下槐村东西南北最远的距离超过十里。

下置十个村民小组。

每一村民小组以十几户到二十几户,房屋以群落方式散布在这东西南北十里范围内的不同地方。

村民小组,也就是以前的生产队。

但村民们都不这么叫,仍还是坚持按以前的老方式,逢人介绍自己都是说下槐村某某生产队,绝无可能介绍说是下槐村某某村民小组。

殷老汉家住村东头,属于第一村民小组,有土毛马路联通镇上,也是离镇子最近的一个村民小组。

陆阳自己原本的家,还有现在大伯的家,都在村子里的西头,属于第九村民小组,靠近大山。

哪怕是骑着自行车去,想要正经的谈点事情,也肯定会来不及回来吃中饭。

路过村子口的大队部,在记忆中马老六家开的小卖部前陆阳先下了趟自行车,花三块钱买了瓶老白沙酒,又包了五毛钱花生,五毛钱小鱼干,等走到了门口,返回去又多再花了一块钱,买了五根红豆沙的老冰棍。

这是给大伯家几个还未满成年的堂弟和堂妹准备的。

老白沙,下酒的花生,小鱼干,凭陆阳对自己的大伯还有大伯母的了解,这些可没有他们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