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北方时局56(1 / 2)

这次攻击晋国的各路军队,一开始都取得取得了胜利。

刘景攻魏郡,王堪逃跑,刘景在魏郡俘获了大量百姓。

王弥之前差点打破洛阳城防,刘渊大喜,如今刘汉对晋国用兵,让他辅佐自己的儿子刘聪,匈奴信奉武力,出来作战可以立下军功,只是危险性也是不少,他就舍不得自己大儿子刘和出来。

想想后世,李世民就是立下战功,在外领兵,才有人聚集在他身边,最后他才能有实力,以至于赢过自己大哥。

最近刘渊身体不太好,刘渊没有让自己长子刘和出外,刘和现在被封梁王,还没有被立为太子。

刘聪是刘渊的第四个儿子,早在刘渊建立汉国的时候,他就立下了功劳。他的儿子们,可是在洛阳长大的,对他们来说,汉文化的影响不小。

不过他们骨子里当然更接近与匈奴文化,他们无法存在的匈奴部落分开,毕竟匈奴部族才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但是汉文化对刘家父子的影响也很大,刘景杀害几万百姓的消息传到刘渊那里,刘渊大怒说,“刘景有什么脸见我,天道岂能容许这种嗜杀的事情发生?我想杀的只有姓司马的,平民无辜,遭此大难。”

刘渊为此还挤出几滴眼泪,其实他对于汉人,没什么好感,即使以贵族自居,百姓?死就死了。

于是刘渊下诏,把刘景从灭晋大将军,贬为平虏将军。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刘渊虽然从小接受汉文化,但是他所依赖的基石是他们匈奴人,这时需要团结匈奴人,和晋国作战。尽管刘景犯下大罪,他也不会杀掉刘景。

后世所谓的五胡乱华就是一个农耕民族文化和游牧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毫无疑问是血腥的。

因为两种文化处理对异族的态度,是没有调和的,对异族是怀疑的。优待本族,意味着降低异族的地位。

胡汉之间的敌对和仇恨,也一直贯穿着历史。随后南北朝北方各族的兴起,也是与此相关,各族凭借本族的武力崛起,最后无法彻底处理调和人们的关系,无论是胡汉还是胡人自己内部。

直到几百年后,这种融合才彻底完成,大众通婚,早已经融合,难分彼此,即使皇族李氏,也已经是混血。高门注重血脉,相互通婚,以保持血脉的纯正。所以才看不起混血的皇族,不过随着皇权的再次上升,科举的正规化,高门只能迎来无可避免的衰落。

但是那个时候,新的游牧民族突厥人又将出现,这是很自然的。

汉以来,汉人依据夷夏之辩,对游牧民族当然是贬低和歧视,等野蛮的游牧民族得势强大之后,汉人就会面临血腥和残暴的报复,因为他们本身就不讲所谓王道这一套,刀锋利就是道理。

这几百年来,胡人持续内附,北方现在可是聚集了几百万的胡人,继续忽视他们的地位是不可能做到的,尽管现在叛变的主体只是匈奴人和以石勒为主的羯人,他们和汉人的接触最多,人最多,汉化最深。

刘渊虽然受汉文化影响很深,可是他们阵营,自己信得过的主体部分,都是匈奴人,刘汉现在的政策就是信任自己的族人,这一次攻晋,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给子侄立威,他也知道,一战大败晋国不可能,北方匈奴人两百多万,可是汉人有六七百万。

但是这一次出来征战的是刘聪,不是身为长子的刘和。这也为后来刘渊死后,刘家的内斗,埋下伏笔。

现在刘渊挂的旗帜仍然是以汉的匈奴外甥,继承自己舅舅的大汉的名义,他们的领地,也只是在并州,这里以前是汉人的地方,天长日久,匈奴人已经成了主体。

现在刘汉虽然名义上有很多军队,但是在并州主基地的不多,主要是羯人石勒和汉人王弥的军队,刘渊相信的其实只有在并州的匈奴人,但是为了和晋国作战,依靠其他胡人种族和汉人是必要的。

等情势稍微稳定,就是模仿汉制,也就是分等对待,匈奴人是一等人,二等人是其他胡人叫杂夷,汉人就是奴隶了。

从这种角度看,王弥就是个没脑子的人,他可以依靠匈奴人推翻晋国,匈奴人入主中原,你王弥身为汉人,匈奴人会信得过你,会平等对待你吗?

王弥已经没有办法想那么多了,他从一个小人物,如今成为掌管大军的将军,他已经心满意足了。之前王弥差点攻破晋国都城洛阳,刘渊亲自到城外去接他,任命他为司隶校尉,加侍中,特进,也就是掌管都城军事,官位仅仅在三公之下,至于这个都城军事,估计是晋国现在的都城洛阳,因为刘汉现在的都城平阳,怎么可能交给你一个外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