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城下町的职人街(1 / 2)

“比梁长吉,你召集村里的壮劳力,先砍树在天边做栅栏,然后每天晚上安排人守夜。记得一定要点火堆。”银次郎又补充了一句,“守夜的人比别人多吃一餐饭。”

“遵命。”比梁长吉也答应道

除了沿着农田建造栅栏之外,银次郎还让村民们打造了一种拦畜栅栏。就是在高于地面的地方造一个类似桥梁一样的围栏,围栏底部用树枝或者木材做成格子状或者格栅状。

这东西就是专门用于干扰有蹄类的动物步伐的CattleGrate,直接翻译过来就是拦畜栅栏的意思。它不仅能防止牛羊,包括马、驴、骡子、猪等等都是无法通过自身力量通过这东西的。

那么这么神奇的东西,是不是很高科技呢?又是怎么施工铺设的,结构是不是很复杂?恰恰相反,这东西简单到不能再简单,既不用电,也不用特别精确的铺设,而且成本还很低。它是由道路上的凹陷、或者是一条凸起来的拱桥结构之中,横向等距离安装一些金属杠或者金属管形成的一种装置。唯一需要确保的就是两条杠之间(两条钢管之间)的距离要比成年人的脚小,但又足够让动物的蹄子陷入其中。

这样的设计,不妨碍人类的脚步前进,也不会妨碍汽车轮子在上面滚动,但是四条腿的动物们到了这里,一条蹄子会陷进去,造成无法协调的指挥四条腿向前进,只能知难而退把蹄子拔出来。说白了,这东西就是为了干扰老天爷赐给动物的四条腿的协调性,让它们进了前腿不知道该怎么用后腿,进了左边不知道该怎么用右边。

果然,在辛苦地做好这些栅栏之后,直接就有两头梅花鹿陷入了这种拦畜栅栏里逃不掉。鹿之介过来请示银次郎,“这两头鹿怎么处理?”

“怎么处理?当然是杀了吃肉啊!”银次郎笑着说

日本古代朝廷于八世纪首次发下“肉食禁令”,之后天皇又持续发下数次诏书,贵族阶级才完全改掉肉食习惯。而当时的庶民都是在寺院学习文字,生病时也仰赖僧侣医治,在庶民眼里看来,僧侣是无所不能的“知识分子”,集众望于一身。因此,受僧侣教育影响的庶民阶级,也逐渐远离肉食。往后一千二、三百年左右,日本人一直没有吃肉食习惯。

当然,这也和日本没有像中国那么多的猪牛羊之类的牲畜可以驯养也有直接关系。日本有猪,但是都是野猪,十分凶猛。就像中国人喜欢用打老虎形容自己的勇武,日本人喜欢用打野猪来形容自己的勇敢。日语有个词语叫“猪突猛进”也就是不顾周围人的状况,像野猪一般,猛烈得往前冲。暗指人个性鲁莽莽撞的意思,也有形容人做事很有干劲儿,是同时具有褒义和贬义的词汇。

其实,战国时代日本人武士阶层和平民都吃肉,而且还有专门养猪的,只是这些肉能吃得起人太少了。

鹿肉是很好的蛋白质补充,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后,吃上一块烤鹿肉,别提多美了。于是乎,吃了鹿肉的农民们干劲儿更足了。

旋转式稻田除草机的原型是在明治时代创造的,从大正时代开始就被广泛使用。它也被称为“稻田除草机”,在水稻植株之间用爪子前后滚动轮子进行犁地除草。在除草效率飞速上涨的同时,还能通过搅拌土地来派出土壤中的有害气体,并将氧气输送到植物根部。

但是,这个除草剂结构有点复杂,光看嘴巴说的话,恐怕工匠造不出来,所以银次郎决定亲自去一趟犬山城的城下町。

犬山城的城下町比小牧山城的城下町规模小,但该有的都有。银次郎很顺利地找到了木匠作坊。作坊主名叫木蔵助,祖宗十八代都是木匠。这个年代,工匠的生活比农民要好一些,但是还是不如武士。

现在日本流传最早的职人歌和就是《东北院职人歌合》,距今八百多年,在这个歌合的第五本中描写了十种不一样的职人,而在第十二本书中描写了更是多达二十四种形色各异的职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