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朝议纷争27(2 / 2)

田令孜倏然怒道:“放肆!萧丞相未免也太不把陛下放在眼里了!

“自古封王,非有大功于社稷者不可。李将军虽勇,然封王之事,非同小可。

“昔日汉高祖之白马之盟,非刘姓不得封王。今虽时移世易,然此理仍存。

“李将军虽有功,但封王恐引起他人非议,以为朝廷封赏过滥。

“再者,李将军已身居高位,再封王,恐其权力过重,难以制衡。”

萧仿反驳道:“李将军自领兵以来,屡建奇功。平庞勋之乱,保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守边疆,使外敌不敢轻犯。此等功勋,岂是寻常将领所能比拟?

“封王不仅是对其个人的嘉奖,更是对天下将士的激励。

“且李将军忠诚可靠,封王之后,更可稳固朝廷之基,何来权力过重之说?

“朝廷封赏,应论功行赏,方显公正。”

李儇主持公道,稚声而断:“封王之举,旨在嘉奖功勋,激励将士,并无不妥。李将军之忠诚与功勋,朝野共知,封王实乃理所当然。”又云,“萧相所奏,甚合朕意。便依萧爱卿所言,封李国昌为晋王。”

萧仿闻听此言,心中感激,下跪叩首,“谢陛下隆恩。”

田令孜面露不悦,心中却想:哼,虚衔而已,封了又如何!

萧仿心中大喜,深知此举不仅是对李国昌的嘉奖,更为李公子所提革命方针铺就了一条坦途。

封王之举,实乃妙策。

昔日晏子二桃杀三士,今封李国昌为晋王,必然引起其他藩镇瞩目。

藩镇之间,本就各有心思,如今见李国昌受封,心中岂能无动?

彼等或羡慕,或嫉妒,甚至可能因此生隙。

长久以往,各藩之间本就脆弱的少许团结,自然不攻自破。

须臾,崔彦昭进言:“陛下,南诏军犯我巴蜀,现已兵临雅州城下。天平节度使高骈将军虽已调任西川,与敌交锋,然兵力仍显单薄。臣以为,当此之时,应号召周边藩镇,共援前线,以保国土无虞。”

李儇皱眉聆听,心中忧虑重重。

崔彦昭所言,确为当下急务。

南诏军入侵,若不能迅速应对,恐将酿成大祸。

“周边藩镇,”崔彦昭继续陈述,“如岭南节度使、荆南节度使等地,距离巴蜀较近,且有兵力可调。此等时刻,当摒弃前嫌,共同御敌。望陛下下旨,令此二镇速发援兵,以解西川之困。”

李儇点头,当即下令:“传旨下去,命岭南节度使辛谠、山南节度使于琮火速派兵支援西川。”

朝堂之上,众臣听闻此令,均无异议。

毕竟南诏军的入侵,已是大唐的心腹大患,此刻若敢?

萧仿心内暗喜,辛谠、于琮二节度使虽然不是强藩巨擘,但也是常年桀骜不驯,久年没有输诚于朝廷。

现在令他们支援高骈,以抗南诏,他们若敢违抗,高骈必不轻饶;他们若出兵,则与南诏交锋,难免折损,如此便可以削弱其势力,朝廷得以加强控制。

此策正应了李无妄的驱虎吞狼之计。

思及革命事业又进一步,萧仿、崔彦昭目光交错,会心一笑。

田令孜见状,恨得咬牙切齿,感觉皇帝似乎将要进入青春叛逆期,不再如昔日那般,对自己言听计从。

然而,在外敌压境的大局面前,他还没那个胆量提出悖逆的话。

今日朝会,连败两阵,先是封李国昌为晋王,再是调兵支援西川。

田令孜心中甚是不甘。

不过好在第三阵,蝗灾的议题,他胸有成竹,因为他所派去打探蝗灾的侍卫,乃是神策军中人,自然会站他这边。

约莫两个时辰后。

侍卫手携一个包裹归来,直入大明宫。

田令孜面露喜色,催促道:“诸位大人请看,蝗虫皆已抱树绝食而亡,此包裹内,定是一堆蝗虫的尸体!速速开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