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智破藩局(2 / 2)

他相信李无妄这么说,必然有他的道理。

他看向李无妄,问道:“李公子,你能否详细解释一下你的想法?”

李无妄神色自若地说道:“三位大人,学生的理解是,堵不如疏。对于藩镇割据的问题,单纯的打压、削弱,并非长久之计。我们需要改变策略,从内部瓦解他们。”

他略微沉吟,继续说道:“不知三位大人可曾听闻‘二桃杀三士’?”

“这个典故,本相自然听过。”

萧仿讲述道:“春秋时期,齐国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勇武骄横,手握军权。为了除掉这三人,齐国宰相晏婴给国君齐景公出了一个主意,那便是拿出两个桃子,对他们说:‘你们三人谁的功劳最大,这两个桃子就奖赏给谁。’这三人开始争论自己的功劳,都认为自己功高,互不相让。最后,其中一人因为没得到桃子而羞愧自杀,得到桃子的两人因为同伴的死而感到羞愧,最终也选择了自尽。”

讲完故事,萧仿看向李无妄:“李公子提及此典,是想通过提拔藩将中的忠诚之士,来引起其他藩将的争斗,从而分化他们,对吗?”

李无妄微笑颔首:“萧相所言极是。提拔忠诚有能的藩将,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忠诚心,还能给各个藩镇之间制造分裂。这些被提拔的藩将,得到朝廷恩宠,会更加倾向于效忠朝廷。而那些未被提拔的藩将,则会心生不满。长此以往,藩镇之间的团结必将被削弱,朝廷便可趁机加强集权,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

崔彦昭听后,不禁拍案叫绝:“妙啊!此法既能避免直接冲突,又能从内部分散藩镇势力,实乃高明之策!”

刘允章赞叹道:“李公子果然智计过人,此法若行得通,藩镇割据之困扰或可迎刃而解。”

萧仿总结道:“既然李公子已有妙计,我等便需好好谋划,确保此策能够顺利实施。不知李公子认为目前,朝廷当提拔哪些藩将呢?”

李无妄说道:“在当前的藩镇中,有一位藩将若能得到朝廷的提拔,或许能成为解决藩镇割据问题的关键。”

他想到的是河东节度使,朱邪赤心李国昌。

李国昌身为沙陀族的将领,一直手握重兵,晚唐期间虽两次造反,但都是由于朝廷猜忌,迫不得已。

然而即便如此,在遍地虎狼的唐末,比起李茂贞、朱温之辈,造过两次反的李国昌,仍算得上是不可多得的忠将了。

历史上,李国昌勇武卓绝,镇压庞勋起义,他的第三个儿子李克用亦是一员虎将,在黄巢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

后来朱温篡唐,建立后梁,李克用也坚决不向其俯首称臣,一直以大唐臣民自居,延用大唐年号。

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更是继承其父的遗志,消灭了后梁,重改国号为“唐”。

李无妄心想,从现在就重用李国昌,历史或许会有不同的走向。

思及此,他毫不犹豫道:“当推李国昌将军。”

萧仿豁然开朗,赞同道:“李国昌将军忠诚勇武,确实值得朝廷重用……”眉头微皱,迟疑片晌,又道,“只是李将军已任节度使,统御一方,如何再提拔?”

李无妄微微一笑,道:“萧主席,提拔并非仅仅意味着给予更高的官职,而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朝廷的恩宠。对于李国昌将军这样的忠诚之士,可以谏言陛下,直接封他为晋王。”

崔彦昭赞同道:“此法甚好。封王之举,不仅能够彰显朝廷对李国昌将军的器重,更能够激励其他藩将,让他们看到忠于朝廷的奖赏是实实在在的。”

刘允章补充道:“封王不同于一般的官职升迁,它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嘉奖。这样一来,既能满足李国昌将军的荣誉感,又不会对朝廷的官僚体系造成太大的冲击。”

萧仿闻言,下定决心:“好!就依李公子所言,我们会向皇上奏请,册封李国昌将军为晋王。希望这一举措能够达成预期,起到分化藩镇、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