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禁止觐见48(1 / 2)

太子一脉尚书右丞刘幽求奏道。

“圣上,薛稷若能奉圣意取贤能之士,当然为我朝之幸也。但是,榜首乃是薛稷之门人张子荣,他的次子张洎也得中榜。”

“张洎数次科考,皆名落孙山,张子荣更是第一次参加进士科榜,此次独占鳌头,不能不使人生疑,或者说他其实是我们薛稷宰相外面的子嗣。”

薛稷本来笑眯眯地突然神色大变,眼珠凝成一点,盯着刘幽求细声细语。

“刘右丞可不要乱说。”

“据悉,考官们在未进考院之前,张子荣就私下拜谒过薛稷宰相。故太学举子们闹事,并非空穴来风。”

薛稷说:“陛下,张尚书所言不差。但微臣心如明月,无愧于心。”

御史大夫薛谦光对刘幽求之言感到十分气愤,大声奏道。

“圣上,此次中榜并非偶然,怎能说就是舞弊。且判卷之时薛稷宰相怕误判,曾与多位相商,刘右丞是想说姚宰相与宋宰相一起助纣为虐吗?”

薛稷说:“范所言属实。”

薛谦光看看刘幽求,他低头不语。

李旦点头微笑说。

“也就是说,张子荣的确是货真价实的第一名。这倒是一件趣事。多疑善虑,乃右丞之本分,诸位考官不必太在意。”

既然李旦这样说了,刘幽求、吴兢、薛稷、薛谦光等人也只好收场,齐声说。

“谢圣上教诲。

但这时一位双夹下陷,脸色苍白,但双眸炯炯有神地老人走拖着身体走上前不依不饶地再次上奏。

“陛下,薛稷以个人所好取士,太学生抗议不公而投河自尽,臣想陛下也许不知道吧。”

此人便是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傅,一代文坛宗师的苏瑰。

李旦后后瞳孔收缩,“啪”地一下重重拍在龙椅上,惊问道。

“什么?薛稷,有这等事吗?”

薛稷眼睛好像转了一个弯,走到中间,“啪”地跪了下去,哭喊。

“陛下,确有此事,但臣取士不敢不秉公持正。”

苏瑰再次说道。

“圣上,太学生每日都在长安街头闹事。而大人竟不闻不问,也不予安抚,此等行事作风不顾大局,实不可取。”

“臣恐长此以往,太学生们怨怒日深,绝不利于我大唐长治久安。”

李旦觉得声音有些耳熟,仔细打量了一番,发现这个病老人居然来上朝了。

“苏爱卿,你怎么还来了?”

“如今社常举之事,太学生都闹到我那里去了,要我为他们主持个公道!”

薛稷反驳道:“陛下,太学生闹事,竟以死要挟朝廷,居心不正,朝廷不能长此风气,当....”

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拜“特进”的唐休璟出班,他厉声打断了薛稷的话。

“圣上,太学生联名上书,并击登闻鼓,我朝所未有,此事非同小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凡事疏导为上,堵塞为下,即使废除太学体,也不可骤然而行。”

“依臣之见,如今只有允执其中,废除此榜,重新评定试卷,择优录取太学生,另行发榜,方能平息太学生的怨气!”

大臣们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大唐从无此种先例,恐引发大乱,也有人认为大乱才能大治。

刘幽求再次站了出来,他异常激动说:“陛下,君子和而不同,太学源于祖制,应有其一席之地,不可废黜呀!”

李旦他站了起,来回踱步,神色犹豫。

薛谦光和薛稷感到压力很大,紧张地注视着李旦。

李旦看了一眼薛稷,又看一-眼议论纷纷的群臣,仍犹豫不决。

之前抨击薛稷等人的众臣齐声道:“请陛下明断!

李旦又看了一眼薛稷。

薛稷满面凛然。

李旦终于决断地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