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孔氏后人37(1 / 2)

裴垣不动声色。

“圣上,请您再往下读去。”

卢怀慎走到裴垣身前,高高举起右手,红着眼睛,直接对他喊道。

“河东裴氏,不会是说不出来,打算转移我们注意力吧!”

裴垣淡淡地说道:“卢大人,您多虑了。”

李旦平静地说道:“稍安勿躁,且听河东裴氏一说,朕先继续往下念去。”

“圣上,不得不……”

孔崇基面容严肃。

李旦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他愣在原地,甩起袖子,冷哼一声。

裴垣见此情不自禁笑了一下,此人有何通天本领?

答:孔子三十六世孙也!

李隆基与李令月也没有在触李旦的眉头。

毕竟如今唐朝圣人是李旦。

裴垣看着卢怀慎与孔崇基不怀好意的目光轻轻哼了一下,没有将两人放在心上。

李旦继续往下念道。

“最早的可靠文献是三国年间孔融写给曹操的一封信,后来成为古文名篇,题目叫《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内容是劝曹操接济-下落魄无依的名人盛孝章,劝说的话术就是拿燕昭王举例子,说“昭王筑台以尊郭隗”,所以天下人才蜂拥而至,都愿意为燕昭王效力。”

待到李旦说完,孔崇基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

孔崇基嘴角下拉,眉头紧皱,他死死地咬着牙关,双手握紧拳头,呼吸急促,身体颤抖着。

“一派胡言,乱臣贼子,安敢辱我先祖孔融?”

李旦将声音加大,冰冷地声音回荡在大明宫中。

“孔崇基!”

他愣在原地,歪着脑袋,说不出一句话退回原来的位置。

刚才孔崇基走上前,几乎要无视李旦,欲泯灭皇权之事

“曹操只要能把盛孝章接过来好生安顿,就能收获同样的好处。按说孔融是当时天下第一流的知识分子,论血统是孔子的后人,论文学是“建安七子”之一。”

“读书功底不凡,怎么会没注意到《史记》和《战国策》说的都是“筑官”而不是“筑台”,用错了典故呢?”

李旦点着头,觉得裴垣说的在理,笑着说道。

“裴小子,写的不错,不出几年你必是那新一代的文坛宗师,朕正好有一人,他名贺知章乃是国子太常博士也!”

“昨日朕特邀他谈论关于所谓“黄金宫”一世,他倍感欣慰后世有如此博学之士,想要与你见上一面。”

裴垣缓缓念出贺知章大名鼎鼎的那首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臣惶恐万分,不过是刚过常举,怎能受如此大学士之赏识?”

就在这时,一个站在李隆基那边最前端的人缓缓开口。

“假以时日,我也要让位了,这文坛领袖亦是后继有人也!”

当他说完,整片朝廷不约而同看向裴垣。

那句话不言而喻,是他也没有考究过的事情。

裴垣厚着脸皮,他觉得眼前之人有点眼熟,或者说他见过与他有过太多相似人,索性便开口问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