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未婚妻(1 / 2)

裴垣坐在椅上,右手搭住脸,重重复复地看着刚踏入府邸,一位下人送过来的一纸书信,他不断唉声叹气。

是他的未婚妻,五郡七望的清河崔氏当代小姐“崔灵佑”。

在这些名门望族中,流传着一句古老的谚语:“宁娶五姓女,不入帝王家”,这句话意味着人们宁愿娶来自五个姓氏的女子,也不愿意进入皇室家族。

诸如房玄龄、魏征、李勣等宰臣,在为子弟选择配偶时,都优先考虑向上述四大名门求婚。

在父亲裴元明和母亲卢幼度刚生下自己之时,清河崔氏便来人联姻。

不过自己父亲被贬睦洲刺史了。

自己除了小时候基本就没在长安待过,大多都是在河东裴氏本家。

与名门淑女结为连理,比娶公主做驸马更为荣耀。故而,那时民间流行“崔家丑女不愁嫁,皇家公主嫁却愁”之说。

五姓七望的族人也不是傻子,他们知道什么是硬通货,所以说他们压根就不屑和外人联姻,他们选择在更多在几大家族内部互相通婚。

当年唐太宗都在感叹:我们老李家这么多好儿好女,为什么五姓七望的族人们,不来提亲呢?

唐高宗时期,为了打压这帮士族,居然下令,禁止五姓七望之间互相通婚。可见君主们对五姓七望垄断资源有多烦恼,可没多久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宰相薛元超,好歹也出身河东薛氏,可他的家族跟五姓七望还是差了不少。因此他一生的3大遗憾之一,就是没能娶一个五姓七望家族出身的女子为妻。

“禁又能如何,我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河东裴氏当代子嗣罢了,既不入五大姓也不入七望族。”

而这所谓“五姓七望”中的五姓,是指:李氏、崔氏、卢氏、郑氏、王氏。

七望是指: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他记得,欧阳修说过:“唐代宰相以裴为首。”

曾有过“无裴不成唐”之说法。

自己这位未婚妻用笔简静虚和,秀润宽绰。结体不但舒展优美,并且还富有劲挺自逸之势,可谓顾盼多姿,极富节奏感。

他从未见过那素未蒙面的未婚妻,两人自幼只有书信联系。

裴垣仔细看着书信的内容,信中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所谓“仁义道德”,字缝里蹦出许许多多的规矩礼仪。

他不仅感叹:“这吃人的礼教!”

信中大致意思如下。

“如今你已成年,我亦早已成年已有三年久矣,已是一位老姑娘了,家中催促完婚,奈何如此世道,无不这般,不知何时待你娶我。”

“你我素未蒙面,纸短情长,多年情感应是相濡以沫,“且夫水之积也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我相信到那时以我们多年“墨上”之情可载天长地久。”

“我此生无见太多男子,同你书信与家中之人相言要多,知其一生该是如此,生在如此之家,养育之恩,已是承载天恩,为其解忧,应行其事。”

裴垣将纸揉成一团,扔在一旁,他闭上眼眸,长长的呼出一口浊气。

“呼……”

他心中五味杂陈,不知该如何是好,前世今生从未有过,他只在电视剧和小说中见到此行此景。

但有些区别,那里面总是拼尽全力去摆脱婚姻,在他面前却是期望完婚的闺房小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