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你还要买什么,我送你58(1 / 2)

青栀似乎松口气,他一点都不希望,他们之间闹出不愉快。

早餐有点心奶茶还有适合昌江口味的包子。

“这里的水晶虾饺不错,你最喜欢这个了!”沈浩将一屉包子推过去。

眼神温柔。

梁继勇心里想着,沈浩的确不错,青栀如果和他在一起...

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可是,感情的事情,真的很难说清楚。

就像以前,难道狄雨彤对自己不好吗?自己对苏晚晴不好吗?

真的勉强不来。

但,会不会有一天,青栀又会喜欢沈浩呢?

算了,不想了,顺其自然,青栀,随性而行,她才有灵魂的自由!

“你是学经济学的,在昌江这边,感受应该挺深吧!”

沈浩点了点头,“我父亲以前在国营厂工作,我经历过那时候的繁荣,看到现在衰败的景象,真的很...”

“心痛,又觉得不能理解吧!”梁继勇补充道。

沈浩连忙点头,就是这种感觉。

“我是云州红旗厂子弟,从出生,就一直在厂里,哪里跟外界,以前几乎是两个世界,在我们眼里,厂区里什么都好,出去都觉得高人一等。

云州以前的红旗厂、红星厂、国棉厂,一个副厂长在云州,比副市长还牛,现在,哎,我们红旗厂还好,孤注一掷,算是保住了一命,但是红星厂、国棉厂,全都破产了,跟这边,也差不了多少!”

“原因呢?我听过很多,但感觉,都是似是而非的。说什么大环境,这有点太笼统,大环境差,但也有逆势而上的,还是人的问题,主观上出了问题,不能只在客观找原因!”

“主观客观都有吧,主观上,是体制问题,大锅饭思想蔓延,私心重了,就出问题,客观上来讲,改革开放,走的是市场经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控制成本,如何有话资源,都是由市场调节,当然,国家的政策,需要从宏观上掌控经济发展的方向,命脉行业,必须掌控在国家手里。

但并不是依旧按照过去计划经济的做法,政府干预指导企业,甚至插手具体的交易活动。

我觉得,现在国企改革,关键的点,就两个,一个是利益分配问题,说到底,就是企业权属;第二,政府的职能,应该转变,政府不是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而是制定规则,引导企业,监督企业活动。

不能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这怎么公平,这也是如今民营经济对国企不满的根本原因!”

沈浩心里,莫名的有些失落,他来的时候,心里多少有些自信,不信自己会比雨桐偶遇的这个高中生还差。

但是,这一番话,不是照本宣科,至少,他想的,没这么深。

虽然,自己只是大一的新生,但这个人,才是高中生啊。

呼出一口气,沈浩带着请教的口气,“具体到昌江呢?这些国营企业,如何做出困境!”

“说简单也简单,说难,那就难如登天,主要还是看当政者,是否有这个勇气!”

“哦,如何简单?”

“对于昌江的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但现在,面临困境的国营企业,无非三种类型。

第一种,已经彻底死了的,厂房设备地皮,估计早就被抵押给银行,甚至重复抵押的不会少,亏银行的钱,就不要想着还了,当务之急,就是给工人找活路。

大部分工人的专业素养还是不错的,昌江内部,短期内不太可能安置数十万工人,但是沿海,这几年代工行业繁荣,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这些国营厂的工人,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他们完全可以胜任,绝对比那些工厂招收的零工强。

这个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另外,加大基础建设,比如道路、市政,公园、绿化等等,这些都需要许多劳动力。

但这些,只能是应急之策,最重要的还是利用昌江的产业基础,创办新的产业链条,以昌州为例,棉纺轻工和机械制造都有基础,这两个行业的上游和下游产业很多,比如制造业的冶炼、化工、汽车、轮胎等等,纺织业的服装印染加工,都很不错。”

“只怕不容易,建造这些,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目前,这是昌江最缺的,现在那些资本的眼光,都很挑剔!”

“不是资本的眼光挑剔,而是我们的基本功没做好。这是我第一次来昌江,说实话,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很不好,暮霭沉沉,而且有种破罐子破摔,坐着等死的意思。

就拿治安来说,前两个月,刚刚有一个雷霆行动,我感觉,云州的风气,为之一新,但昌江,还是依旧如故。

这不能用一句这里失业工人多来对付,难道失业工人多,昌州的经济,已经沦落到需要酒吧夜总会来拉动了,如果真是如此,那我觉得,这城市,真就没救了!”

这时候,青栀小心的拉了一下梁继勇。

梁继勇诧异的看过去,怎么了,不能说吗?

“没关系,继勇的这番话,我会回去告诉我爸爸的,的确是振聋发聩!”

“沈叔叔现在是昌州市市长沈光荣!”青栀说了一句,梁继勇听了,无奈一笑,还真是有点让人尴尬,当这别人儿子的面,数落他父亲的不是。

“抱歉,我这不是针对任何人!”

“我知道,这两年,这样的声音很多,只不过有些事情,并不是我父亲不想做,而是有心无力,昌州是省会,市长上面有市高官,还有一群省委常委,我父亲时常感慨,还不如以前在企业,至少自己的意图可以落实!”

沈光荣,梁继勇想起来,前世,好像沈光荣挺出名。

因为他还有一个外号,沈卖光!

因为正是在沈光荣执掌昌州的时候,将昌州的国营企业,全部改制,国有资产,几乎是半卖半送的,虽然引来很多非议,但也的确是救活了几十万产业工人。

但因为他做的事情,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最终据说牵扯到一些经济问题,至于是真是假无从知晓,但沈光荣,也就止步昌州市高官,按照他的年纪和能力,完全不止于此。

至于其品德,梁继勇以前不知道,但是看见沈浩,他觉得,沈光荣的品德,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有其父才有其子。

“我替我父亲请教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这些企业起死回生?”

梁继勇笑了笑,“你这话我都有点不敢回答,否则,有点不自量力!”

“雨桐说,你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梁继勇诧异的看向青栀,他在青栀面前,表现过很有勇气的事情吗?

青栀没有说话,一边喝着奶茶,一边看着楼下大厅的食客。

“好吧,我也就斗胆说一句,沈市长肯定有自己的见解,其实,大体的方向,大家都知道,产权改革,让企业轻装上阵。

改制的目的,对于政府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护企业工人的劳动权,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是根本,至于所有制,当然重要,但要看是什么行业。

一个肥皂、几盒火柴、一些日用机械,能改变我们国家的性质吗?不可能。

只要石油、航天、造船等国家命脉行业权属不变,我们的国家,永远姓社。

企业改制,就是抓大放小,昌州,乃至昌江,需要牢牢抓在手里的企业并不多,这些企业的问题,可以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工人的吃饭问题。

刚刚我说了,去沿海打工,创造更多工作岗位,这都是解决已经破产的企业,已经被市场彻底淘汰,就不要在想着去扶持输血,我觉得,这样不是救命,而是饮鸩止渴,最终会爆炸。

这问题具体怎么解决我不知道,肯定很难,会有无数非议和骂名,但却必须有人去做,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平定,在其位谋其政,如此而已!”

“在其位,谋其政,说来简单,做起来,只怕千难万难!”沈浩感慨。

“正因为难,所以才更可贵。刚刚我说了,企业分三类,第一类破产的,就是工人吃饭的问题。

那些运行举步维艰,濒临破产的企业,就一个字,送!

只要有资金,有技术,有能力让企业起死回生,不管是怎么改革,给予政策上最大的支持力度,能救活一个算一个!

还有一类,运行良好的,这一类企业,如果要产权改革,肯定会挨骂。

但是,我还是要说,宁肯现在挨骂,也比以后出了问题,半死不活的卖出去强得多!”

“你这么确定,运行良好的企业会再次陷入困境?”沈浩问。

“人心思变,现在运行良好的企业,至少其管理层,绝对是有能力的,如果其他经营困难的企业改制成功,不管是哪种方式,管理层持股、引入外部投资都好,作为管理人员,或者股东,他们的收益远远大于国营企业管理层。

试问,一群能力出众的人,干着同样的工作,别人一年赚几百万上千万,他拿十万八万死工资,偶尔捞点外快还得提心吊胆,你干嘛?”

沈浩愣了一下,摇了摇头,“我又不是傻子,大不了我自己出来创业!”

梁继勇摇头,“自己创业多难啊,这些企业,不就是现成的,只要人为制造点困难,让企业经营陷入困境,那这企业,也就该改制了,再活动活动,搞个管理层持股,这是不就成了,空手套白狼,多好啊!所以说,与其如此,还不如趁着现在,企业经营良好,直接改制。

政府从企业管理中脱身,做好服务监督,征个税款,这才是最聪明的,企业赚钱也好,亏本也罢,那都是市场行为,真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公司破产,工人也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不会像现在这样,一遇到问题就堵政府的门,领导们一个月就几百块钱,天天面对这些糟心的事,图个啥啊?从企业脱身了,偶尔下去调查一下,走走看看,喝点小酒,收个小红包,这官当的多美啊!”

青栀也侧头,看着侃侃而谈,时而风趣幽默的梁继勇。

沈浩注意到她的目光,内心暗淡,这种眼神,自己只怕无缘享受了。

或许,他才是真正配得上雨桐的人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