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拓跋仙66(1 / 2)

折腾了几个月之后,武乡封地总算是运转了起来。

基本上可以正常的开拓荒地,种植一些棉花桑树之类的经济作物。

当然了,也有粮食。

武乡种植的棉花桑树是白伍改造过的转基因种子,产量大,抗寒,抗虫害。

唯一的问题就是后几代种子退化严重,会失去这些特性。

因为白伍的转基因种子都算是利用杂交种优势搞出来的,杂交种的特性就是杂交出来的性状会逐渐消失,需要不断育种。

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可以保密技术,也可以防止转基因流传到自然界产生无法预计的后果。

转基因技术在后世算是很成熟的技术了,后世地球能够支撑八十亿人口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这些能够拉高粮食产量的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食品有没有危害,白伍只能严谨的说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有害,也没有证据证明无害。

当然了,无良媒体通常只会报道后半句,得出某某专家说转基因食品有害的标题。

就白头鹰国全体国民吃了几十年的数据看,危害很可能还没有多吃几顿烧烤大。

白头鹰国已经吃了很多年转基因食品了,只不过法律没规定要标注出来,所以很多人误以为他们不吃,实际上转基因食品最大的消费国就是白头鹰国。

白头鹰国这一点还是很猛的,什么未知的新东西都敢拿自家国民实验,还是违反医疗道德未让实验者拥有知情权的实验。

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

不过出于谨慎的科研态度,白伍还是没有急着上基因改造食品,只是在大棚里少量种植一些,进行动物实验。

棉花这种外用的倒是没什么问题,只要确定其中没有重金属富集,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情况就能用。

所以白伍已经开始种转基因棉花了,把棉甲的成本压低到极致,而且新棉的质量更强,拥有更高的防御力。

多余的棉花可以做成棉布棉衣,低价销售给百姓,也是促进经济循环。

北方天冷,棉衣棉被还是很受欢迎的,厚实保暖,穿着就踏实。

卖给达官显贵的当然是产量少,高附加值的蚕丝锦布了。

满足基层百姓的实用型商品要有,高附加值的奢侈品也要有。

奢侈品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向富人收税的手段。

让士大夫交税,人家自己两袖清风,家无余财,但要他买一块布料子,他又能拿出几万,甚至几十万钱。

穷人要是跟风买,只能说需要狠狠被收智商税,来促进大脑发育。

冶炼业还没有在武乡发展出样子,倒是纺织业已经像模像样了,大量的金钱通过贸易流入武乡。

经济活跃起来,家家户户都有余钱,为了赚钱,四周的粮食肉类也在向武乡输入,倒是繁荣景象。

白伍做过调研,武乡的月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是四千钱,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凉州城里两千钱就够一个五口之家富足过一个月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