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1 / 1)

没有人会否认协作的重要性,尤其是现代工业社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就会细化分工,分工明确也就意味着信息的割裂,有割裂,就有分歧。一个20人左右的小企业,根据职能划分也得有四五个部门,负责管人的,管钱的,对外的,向内的,当然还得有干活的。毋庸置疑企业的运转需要多部门齐心协力,但如何让集体中的个体有意识的寻求协同是提高效率的关键,这需要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有些人提出要有完善的制度,用制度去规范行为,这没错,但机械不考虑感受的冰冷制度会让人深感厌恶,进而对组织产生失望情绪,要知道建立信任的成本是高昂的,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社会关系。A公司最近通告员工下班必须打卡,否则视为早退。这个新规定的颁布无视员工的感受,让员工烦不胜烦,试想辛苦工作一整天,脑细胞不知道在解决问题,在和客户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消耗了多少,终于结束一天的疲劳工作后还要去思考是否有规规矩矩遵守公司的某些无礼制度,这种行为无异于内耗,减少内耗其实就是增效。A公司其实也很难受,之所以打破以前的规矩(下班不强制打卡),是因为发现个别员工无视公约,多次早退,在需要其出面解决问题时难以联系,这种行为直接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事实上无论哪一方做出了破坏信任的举动,都会对双方造成伤害,其他人反而成了这种内耗的祭品。往往极端的手段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反而让无辜的人反感质疑,所以在处理矛盾的时候一定要冷静的考虑多个相关方的直观感受,考虑以人为本,用训育来引导行为。如上针对个别人早退的情况,从公司层面可以考虑不点名的通告批评,对其本人私下规劝教育以达到引以为戒的目的。

很多组织都会将协同作业视为其运行的基本逻辑,但如何让各个部门在不同环节高效的流转却很少能有完善的思考,各部门的思考层次仍然局限在自己的小地盘,极少的向外发散,这往往会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信息流通不畅,执行力衰减,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如何能解决这种种矛盾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

首先集体中的个人要有意识的接受自己可以被灵活调度,能够随机应变,不局限于单一角色。比如做技术的,让你去和客户沟通可不可以?做产品的,让你参与质量控制是否能行?这里先撇开技能方面的限制,先从心理上跨越障碍。其次是团队的合作,在合作之初需要从全局出发,分析团队的特性用最强的手段去解决最拿手的问题这是公约,当然可能会遇到都不擅长的问题,需要杜绝推诿,公司层面考虑以激励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外部的客户需要公司上下一条心,用心经营,才能未来可期。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抓住对员工责任感的培养,不用严酷的制度,而是考虑激发每一位员工的热情,这一点可以参考华为的管理哲学。

对于个人,在工作生活当中需要建立沟通和反馈系统。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理解问题,信息壁垒无处不在,所以沟通至关重要。建议拿到问题思考10分钟,查阅资料10分钟,试着解决10分钟,无论在哪个步骤卡住,都可以寻求外部帮助,这样快速的反馈对提高效率很有效果。有些人能力很强,但切要注意效率的提高需要协助达成,单兵作战很难持久。如果你的能力很强,但又需要和他人合作时,更要主动的去沟通,去引导,甚至去领导,不然其他人极可能会成为你的阻力,请记住木桶理论(短板效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