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古(1 / 1)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句出自《论语·述而》的圣人之言在今天依然醍醐灌顶,振聋发聩。孔老夫子孜孜不倦热忱的追求学问,探索古人文化,力求传承的精神在今天依然为我们树立了生动的榜样。孔子周游列国之后发现时人文化凋零道德沦丧,最后意识到做一国之宰,一郡之主不是救世之道,于拯救文化造福民生无益,终于在其六十九高龄驱车回鲁,开始了办学授业的伟大事业,做起了传道之师。他整理商周故事,编修春秋以微言大义断是否,评人品。他整理诗、书以重塑文化之风。孔师好古,以古论今,传承古人良德,他称赞尧舜之德为巍巍乎,他自己的德行也光照千秋。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也好古,在他20岁时,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游历生涯,历经长江、湘江、沅江、淮水、泗水、黄河等流域,沿途考察名胜古迹,访问历史遗事,调查社会风俗,后来任太史令更是抓住机会阅尽皇家典藏创作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巨著——《史记》。他以开放的心态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和社会,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挖掘揭示真相。他的这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史学家,其尊重事实严谨考证的好作风成为每一个研习中华文化的人的必备素养。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离不开谨严好古的学者们的殚精竭虑,汉武大帝刘彻如雷贯耳,讨伐匈奴征服西域,在位期间大汉之名名扬天下,他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好古的儒者——董仲舒。董仲舒在汉武初期早早意识到要想国家稳固,需以仁治天下,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政权稳定,国家富强奠定了思想基础。

今人好古者也多,如南怀瑾老师、曾仕强老师等,他们都是今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好榜样。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读起来真的犹如在面对面的讲学,他用自己丰富的学识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用通俗易懂的言语通过论语来传递孔圣人的处世哲学。曾仕强老师的易经解读,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世间变化之道的奥秘和底层逻辑。他们透过自己好古的精神,向我们传递着中华文化的星星之火,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学习中华文化的深远意义。南怀瑾老师曾多次表达对中华文化的弘扬和发展的担忧,对今人文化底蕴缺失深感遗憾。

今好古者众,从众者也多,今天看到人家在研习历史阅读古籍,也想去凑个热闹,捧起书来结果昏昏欲睡,学习需要端正态度也要有意识的引导自己培养兴趣,这样才不会觉得枯燥。建议大家可以从简单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来拾起,这些小部头的书读起来郎朗上口内容也容易理解吸收,等被古文语言精炼的表达,措辞的紧凑吸引后可以读读论语,大学,中庸深入去挖掘中华思想。相信只要开始尝试一定会有所得。

今天是好古之人的浅薄之谈,中华子弟需传中华精神!!吾往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