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舰队来袭(1 / 2)

经过商议,霍廷恩和拳团首领们确立了改名合流义和团,并整合改制的一些细则。

所以拳团统称为义和团,不再以拳种瓜分拳团,改为打散后以地域划分,以府县划分。

统一编制,不再以坛、门、会划分,而是十人为一队,五十人为一班,五百人为一集,五集为一镇,五镇为一城,五城为一军,合为东南西北中五军共三十余万人。

实行双轨制晋升,以高境界为教务长官,以高功劳为军务长官。境界提升可升教务长官,功劳提升可升军务长官。平时以教务长官为主,战时以军务长官为主。

严肃军纪,将之前有过欺压百姓、贪图享乐、懒散无度、欺上辱下、残忍暴虐等进行再教育,并对再有此类行为的人员严肃处理。

提升待遇,义和团开始大办工厂,开辟产业,以招收团员及家属为先,放开各类常见武学及高境界突破方法,以功劳积分换取。

扫盲行动,将个别未扫盲的团员集中扫盲(先前很多拳团跟着精武门改制,已经扫盲过了),同时鼓励团员们积极进行史学、数学、自然科学等知识的继续提升。

不以满汉为别,强调夷狄入华夏而华夏,统称为华夏民族。只反清庭,不反满人。

义和团反清,是压迫者与被压迫者阶级间的对抗,不是满族与汉族民族间的厮杀。清庭里压迫百姓百姓的汉官要打倒,处在压迫下水深火热的满族百姓也要拯救。

……

以上种种,将义和团变得更正规化,而不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当然,有些人是不乐意的,但由于黄飞鸿的全力支持,还拉来了方世玉、洪熙官等好友,加上精武门,人多势众,还有着李书文等罡劲前辈们的力挺,霍廷恩还是强势施行了下去。

之后,霍廷恩还提议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扫除洋人,创立民国”等十六字为起义总目标。

“前面几句都很好懂,这创立民国,何意啊?”众人都很疑惑。

“几千年来,除了碰到汉文唐宗这样的好皇帝,平民的日子始终是不好过的。

一家一姓太考验皇帝个人能力了,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一统中原,结果被胡亥弄了个二世而亡。刚遇上‘国之富,莫过于隋’的隋文帝,就迎来了十室九空仍奢靡无道的隋炀帝。

既然如此,我们如果推翻了清庭,为什么还要考虑谁来做皇帝这种既惹人争斗,又可能会变成另一个清庭的想法呢?

难道只是为了自己爬上去贪图享乐吗?”霍廷恩反问道。

是!有的人想着。但有的想法只能想,不能说出来啊。

“所以,你是准备施行禅让?”有人问。

“所谓民国,就是以民为主的国家!禅让?不还是有皇帝吗?

我准备在咱们掌控的村镇里,让村民们自己投票选村长,而不是以之前的乡老族老治理。

这些村长干的比较好的几个,咱们再让百姓们从这几个里选镇长。之后也是以此类推,直到选出来决定国家事务的民主议会,选出最高领导人。

但这些都是有任期的,每任五年,可以连任,但最多连任三届……”

接着,霍廷恩给他们讲什么叫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什么叫议会,什么叫民主集中制……

“你这是墨子门徒?这是要创立大同之世啊!”因为职业原因,看书比较多的道士李景林感叹道。

随后的日子里,义和团收拢民众,打烧教堂,甚至掌握府衙。一时间,各地平民纷纷响应,举国都快变成义和团旗帜那一片红了。

当然,因为霍廷恩强调,他们是革命,而不是造反。只占领城池,就算所到望风而降也是无意义的。

所以,义和团专攻乡村,收拢民心。而不是急着攻城,哪怕是离津门不远的紫禁城。

只有统治基数达标了,霍廷恩的民主革命才有意义。不然,提前占领京城,逼迫各城市易帜而降,也不过又换个主人,换个名称罢了。

没什么意义!不从广大民众开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应付了几千年的官吏士绅,会让你知道什么叫好事儿变坏事儿,青苗法吃人!

不从根子变,贪图简单的胜利成果,永远都无法革命彻底!难道,要做下一个王安石吗?

所以霍廷恩采用那位的农村包围城市办法,连近在眼前的京城都没去。更何况,农村抵抗比城市小多了。等农村被拿住,没人的城市也只是待宰羔羊。

虽然慢是慢了点儿,但流血少,也彻底啊。何况,现在不是挺好的吗?

紫禁城。

“贱民,都是一群贱民!”鳌拜在龙椅前怒吼道,叶赫那拉氏则跪在他的身前瑟瑟发抖着。

那件事明明就快完成了,结果这时候出现了动荡。他以为击杀了大刀王五后,义和团就会变成一团散沙。

本来也会如此,可谁想到那个该死的贱民霍廷恩,居然又把事情搞起来了!

鳌拜还想着继续击杀霍廷恩,可那个李书文居然跟在霍廷恩身边。李书文也是罡劲,还是以刚猛称雄的圆满罡劲,倒让他不好下手了。

丹劲,罡劲,还有那什么胡扯的见神!也是那个该死的贱民父亲弄出来的。而且他居然学不会!明劲都学不会。该死的,父子两个贱民!

可是,这时候国运不能落啊,不然……

鳌拜想着,便对下面跪着的叶赫那拉氏吩咐道:“叶赫那拉!下旨,让各地的乡绅不必上报中央,自己招练团练,以拒拳民……”

“妾明白,只是……”只是那些士绅们有钱有粮有人,就差有兵了啊!要是让他们自组团练,那不是四处割据?

叶赫那拉氏想劝几句,看到鳌拜的脸色,也不敢说了。也不知道她一个太后,为什么这么怕个前代臣子……

随着清庭让乡绅自组团练后,加上粘杆处和绿营兵的围剿,义和团遇到的反抗也激烈起来了。

原本霍廷恩没说平均地权的事儿,就是怕刺激到这群乡绅。

毕竟现在局势是内有清庭拥兵,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再惹了这群占据了土地粮食的乡绅,现在的中国可有四万万人,那义和团这三十来万人,就算都是精兵强将,又能顶什么用呢?

现在除了扫盲的义和团弟子,大多数人都不认字,别提解放思想了。

现在的民众是愚昧的,麻木的,很多人习惯了唯乡绅之命是从,很容易就会被蛊惑来对付义和团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