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劝与劝67(2 / 2)

薛夫人还苦口婆心地劝道:

“嫂嫂莫急,且听我说!

我们薛家虽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却也是富贵人家,哪有去寄人篱下的道理?

宝钗丫头是个精明知事的,若寄人篱下,宝钗丫头又怎么在贾府之人面前抬得起头来?

嫂嫂莫是要让宝钗丫头这么小的年纪,便去学着看人脸色,给人低声下气?

妹妹也曾见过贾府中人,多少都是些没定性的。

蟠儿如今已长进了不少,难道嫂嫂,又要让其跌进那污泥里去吗?”

薛夫人说的是情真意切,可薛姨妈却半点儿都没听进去,反而觉得薛夫人在冷嘲热讽。

我看你分明是见不得我们好,人家国公府邸,怎地就成了寄人篱下了?

还我家宝钗要看人脸色?

那是我姐姐家,我们是去做主子的,哪里需要低声下气?

说人家国公府的子弟是污泥,也不知道你个商户之妇是什么眼光?

还蟠儿长进了不少?

这段时间蟠儿可都是你们教导的,岂不是说,我不如你们会教儿子?

况且,不进贾府,怎么让姐姐帮忙给宝钗运作待选资格?

莫不是你怕我家宝钗附了高枝,前来夺回产业不成?

什么样人长什么样心,薛姨妈自个儿阴私算计,反而把别人也看成了不轨之徒了。

心思流转间,薛姨妈只觉得薛夫人句句是诡计,也不答复,闷头带着儿女朝贾府而去了。

装聋作哑,如之奈何?

唉!薛夫人长叹一声。

而薛绍也想起了什么,立马拉住薛蟠嘱咐了一番。

对薛绍的意见,薛蟠还是很尊重的,暗暗地将薛绍的话记在了心里。

而这边,贾敏还在犹豫着答不答应贾赦回贾府。

黛玉练武日久,已然耳聪目明,对另一边的情况也听在了耳里。

看着薛姨妈带着儿女往贾府而去的身影,黛玉长吸了口气,说道:

“母亲,若不,我们答应大舅舅吧?

玉儿也想念外祖母许久了。”

闻言,贾赦拂须而笑。

这外甥女,是個孝顺的啊!

贾敏也因黛玉此言,想了许多。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今日她为了孩子,与母亲疏远了。他日,玉儿若也如此,她又待如何?

虽说贾敏不认为,她会和贾母一样,为了另外的人,委屈了自己的女儿,她对黛玉可是很疼爱的。

可,世事无绝对。

贾母当年,不也是很疼爱她的吗?

贾敏也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老糊涂的那天。

若是她也一时糊涂,对玉儿的孩子起了不好的心思,难道也要玉儿学着自己,与母亲疏远吗?

这样细思量下,贾敏心中的天平,也朝着回贾府倾斜。

“既如此,母亲就听玉儿的,咱们回去见外祖母!”贾敏道。

“妹妹此言当真?”贾赦也有些开心。

母亲和妹妹,看来能破冰了。

“小妹不晓事,劳烦大哥费心了。”贾敏道。

“不妨事,不妨事……”

就这般,下了船的林家人,和前边的张家和盛家人打了个招呼。

让下人将行礼送回京城林府,也就匆匆地跟着薛姨妈,朝贾府而去。

盛明兰在后面偷偷看着这场景,心中满是疑惑。

这赦老爷似乎也转了性了,只是贾府下人,却还是书中那恶相。

这是为什么呢?

想到从薛宝琴那儿听来的,那句据说是林青圭所作的词,盛明兰狐疑更深了。

文抄公,她也做过啊!

难不成?

看来得和这家伙商量商量,别哪天抄重了,就不好了。

不过,这家伙怎么有时候像穿越者,有时候又像是这个时代的人?

而且,跟他对的暗号也时对时错的。

盛明兰还差点儿因此,被宝琴误会自己和她抢男人呢!

虽然宝琴很大度,但盛明兰敬谢不敏。

不过说真的,林青圭这家伙,疑点重重啊!

重活一世的穿越者,有着高人一等的视野,大都把新世界当成了游戏,一切都随着心意而为。

盛明兰也是如此,这不,她就因为对林青圭的好奇,而产生了调查之心。

只是,身为穿越者的她,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

你对一个男人的好奇,就是错误的开始……

修习后,灵觉变得敏锐的林青圭,却是没觉察到盛明兰的窥探。

他在疑心另一件事,黛玉的事情。

刚刚黛玉出声前,他分明看到了,其看向宝钗的眼光,那么地……那么地怪异。

宝钗临走时,似乎也朝这儿看了眼。

林青圭心中的不对劲,又加剧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