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路遇宝钗65(1 / 2)

信疾马快,当今下旨后,也由快马送到了扬州。

是夜,无论是知府、通判,还是巡盐御史家,都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扬州城的其他官吏豪绅,也或是愤恨,或是懊悔,或是嫉妒,或是冷眼旁观着几家的喜事。

当然,热闹过后,几家也相约着,奔赴了京城。

当然,薛绍也带着妻儿,随着去了。

这扬州事了,薛家事毕,一切也走上了正规。

扬州盐商烟消云散,新盐法也走上了正规。

当今逐渐收权,盐税也慢慢不再成为制肘,这海盐之事,也可以慢慢放手给心腹了。

没了家事国事的牵扯,薛绍也开始有了追求。

那便是,超越先祖的紫微舍人的荣耀。

(无须歌颂先祖,我将超越先祖……)

也是这番心思,让薛绍起了赴京的心思。

皇商皇商,不得抱紧当今的大腿吗?

林如海也升官返京,薛绍也就随着一起去了。

此刻,两家人正满含笑意地看着几个孩子。

黛玉似乎越来越好动了,闲不住的她,都开始接过船桨,试着滑动起来。

只是,划船可不是只有蛮力才行的。

黛玉忙活了半天,还是在原地打转,还是跟着老船夫学了不短的时间,才慢慢有了感觉。

当然,这一耽搁,也让他们落后张家和盛家不少。

而薛蝌不知怎的,越来越像闷葫芦了。

即便有这么多人,他还是拿着账簿,旁若无人地核算起来。

毕竟,以后这海盐之事,就要让薛蝌试手看顾了,薛蝌还是颇为紧张的。

至于林青圭和宝琴,则是在船尾,一边羞涩,一边又惬意地交谈着。

现在林青圭也读书知礼了,宝琴长久以来,也对这个弟弟另眼相待。

薛林两家,也都有着加近关系的心思。

至于说什么商户之女,有了官身的皇商,跟普通的商户,能一样吗?

嗯,薛绍这两年因为海盐之事,也为内务府办了不少事,做事也算妥帖。

加上林如海的报功,薛绍也在内务府领了个闲职,多少也算个官儿了。

这也是薛绍决定经营京城的最主要原因,已经入了当今的眼。

假以时日,还怕超不过先祖的紫微舍人吗?

贾敏也是不以门户之见,下嫁给虽然是列侯之家,却也门庭败落的林如海。

身份什么的,在自小看惯了高门龌龊的贾敏眼中,也就那样!

真按门户选,难不成她还真要按母亲的心思,将黛玉许给那个草包宝玉不成?

那日在贾府出了热闹后,贾敏也明白了母亲的心思,对于母亲再以病相邀,也都是调查好了推脱了去。

她宁愿女儿嫁给一個知书识礼的穷书生,也不愿意被那个脂粉堆里长大的草包摘了去。

门户在贾敏这里不重要,关键,还得看人怎么样。

宝琴丫头这么好的人儿,她还担心自己家这个浑小子配不上呢!

母亲们都是这样,既把儿女当成宝,又觉得儿女菜得像根草。

此刻,在船舱里,看着林青圭和宝琴那亲近又得体的交流,也不免露出了姨母笑。

“林弟弟,天快黑了呢!”

看着天边的暮色,宝琴也不免感叹于时光的流逝。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林青圭也跟着感叹道,惹得宝琴有些脸红。

“不仅是白天美好,晚上也很美好啊!”

宝琴强行岔开话题,假装听不懂林青圭话里的含义,感叹道,

“萤草扑晖,星河漫转,月轮皎洁,如何不算美好呢?”

“是啊,月轮皎洁。”林青圭看着宝琴,目光有些灼灼道,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这下,宝琴又羞了,只得反打趣道:

“曾经的咏鸭少年,也终于会吟诗了?

倒也不凡,不知姐姐可能听听全文?”

“那是当年不晓事……”这下,轮到林青圭扭捏了,

“至于这首词,并非弟弟所作。至于全文,有些意味不好,却是不说了吧。”

这些天,修习《灵台妙应心经》的林青圭,只感觉那些模糊的记忆越来越清晰。

这句词,便是一个叫纳兰容若的清朝人所作。

只是让林青圭疑惑的是,唐宋元明乾,确实不知道清朝是哪朝啊?

纳兰,关外的女真倒是有这个姓。

只是被大乾开国时,也灭得差不多了。

这女真,与那前宋时的金国倒是一族。

难道这清朝,是那金国的别称不成?

“哼!林弟弟诓我……”

闻言,宝琴却轻哼道。

我也是读过不少书的,若是旁人所作,我怎地不识得?

我看啊,分明是林弟弟羞了,不敢将全文道出,怕又遭了当年咏鸭的待遇吧!

不过,林弟弟水平提升不少嘛!

仅这两句,就已是那么美,不知全文又如何呢?

“宝琴姐姐且看,那后面可是你薛家的船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