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扬州37(1 / 2)

所谓,烟花三月,腰缠万贯,乘鹤扬州。

虽然现在早不是三月了,也没什么鹤羽承飞,林如海一行人,也乘着轻舟,顺流荡去了扬州。

江南好,丝柳细濛濛。满目轻云飘似线,一园花褪落舟篷。停棹待烟横。

春季的江南总是多雨,群山催着水气升腾,迷蒙的烟波浮荡,好似梦里的仙家景。

扬州城,更是笼了八分的江南。怪不得,多少的文人骚客在这座城里折腰。

谪仙都要留笔,那一生多情的小杜,倒是有半生的疏放,都困在了这楚细扬州。

林如海一行人到时,不过如这扬州城来来往往的行人般,毫不惹人意。

就是这一大家子浩浩荡荡的样子,在终日来往于扬州的富商名宦面前,也算不得什么了。

也没多少人相迎,只一些提前来置办宅业的家奴在码头侯着,一行人也就匆匆朝扬州新买的宅院而去了。

也是,一个七品巡盐御史,三年又三年,来的不知有多少,又怎会让人在意呢?

要是真有人特别关注,林如海反倒该睡不着觉了。

刚来扬州的日子,稍稍有些无趣。每日林如海只是到盐政衙门点了个卯,便自顾自地吃茶看书,仿若一个透明人般,不惹人在意。

林如海是为官正直,又不是迂直。

他知道,外放为官,不管想不想做事,初来乍到,却是不宜太过锋芒毕露。

而是该和其光同其尘后,彻底与其他人打成一片后,再考虑做不做事的事情。

何况,当今升了林如海为兰台寺大夫,却只点了七品的实职,不也是说先别闹大吗?

当今可是,还没脱离上皇的掣肘啊!

林如海发力太早,不仅会让自己遇到危险。真出事了,当今估计也只是叹口气,装作无事发生罢了。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残阳”和“新月”的争斗,结果可还早着呢。

原著林如海之所以死在任上,也不过是子死妻丧,早已存了死志,才将独女送走,无牵无挂地做那把钢刀。

可最后,不仅自己去了,连仅剩的女儿,也被外婆家给逼死。

这,又有谁能想得到呢?

后来贾雨村知金陵府,背刺贾家,倒是阴差阳错地帮林如海报了杀身之仇,和欺辱幼女之仇了。

何况,贾雨村之所以能升那么快,总不能全是靠贾府吧?

林如海这个探花郎在扬州的身死绝户,让上皇从此便失了文官之心。

同时,也揭开了当今全面掌权的序幕。有了文官的支持,当今才能一步步除了甄家和勋贵们,才能真正地独掌大权。

不然,即便是上皇崩了,当今也不一定能顺理成章地拿到财权和军权啊!

若是能攥在自己手里,又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地交给手里无权的当今呢?

林如海以全家性命,给当今立了如此大的功劳,当今又该如何封赏,才能不寒了朝臣之心呢?

可林如海族支不丰,留一孤女也被外婆家磋磨而死,又如何封赏?

唯一的亲戚,也是岳家贾府,却是导致女儿死的凶手。

把林如海留的政治资源给贾府?别说林如海可能会气得活过来大骂,其他朝臣也不可能认同啊!

最后,只能是贾雨村得了实惠了。

看似贾雨村的伯乐是贾家,真正的伯乐是林如海啊!

没有林如海招他为西席,没有林如海托他护送黛玉,贾雨村如何能登上贾家的门呢?

所以,当贾雨村背刺贾家,为伯乐林如海报了欺辱孤女之仇后,林如海的政治资源也落到了贾雨村头上,让他扶摇而上。

只可惜,进贾府前的贾雨村,还是个怀才不遇被政治打压而丢职的穷进士。

进贾府后,贾雨村已经成了忘恩负义、贪财好色的真小人了。

屠龙者终成恶龙,贾雨村曾深恨高官贵戚打压,后来却也成了满手铜臭的恶官了。

以当今的心思,贾雨村最后的结局,估计也不会怎么好。

也不知道,当贾雨村判香菱案时,那个曾经发奋读书的热血少年,有没有那么一瞬,化为了利剑烈火,刺灼了他的内心?

或许,从那之后,寒窗苦读报销国家的穷书生贾化贾时飞已经死了。

留下来的,是那个从贾化尸体上醒来的,贪权好利的贾雨村!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那个飞起来的,真的还是曾经的自己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