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逼迫牧守53(1 / 2)

安排好高允,魏帝弘说道:

“朕欲京兆王子推为长安镇都大将,众卿以为如何?”

这是继国戚李惠为都督关右诸军事、雍州刺史之后,再一次增派皇亲坐镇关右。拓跋丕与拓跋目辰立即出声应和:

“皇上英明!”

于是,众人皆呼“皇上(陛下)英明”,魏帝弘又说道:

“朕欲拜任城王云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依旧,如何?”

有了京兆王的先例,拓跋丕、拓跋目辰赞同,其余诸公皆不反对。本身,太尉便是掌兵之职,而任城王云坐镇平城,都督中外诸军事,有取代太尉之嫌。“皇上(陛下)英明”声落,源贺便拱手说道:

“皇上,臣请外出为将。”

魏帝弘沉吟片刻,问道:

“连年干旱少雨,蠕蠕虎视眈眈。互市、朝贡还能支撑多久?”

李敷回答道:

“陛下,最多支撑到年底,便需大幅削减。”

魏帝弘看着源贺说道:

“南边还在鏖战,请陇西屯军漠南,以备蠕蠕。”

源贺悄悄吐出一口浊气,欣然应答道:

“皇上放心,微臣定不负皇上重托。”

魏帝弘突然问道:

“匹绢几何?”

见无人应答,拓跋丕回答道:

“皇上,大约千钱。”

魏不铸铜钱,市场上流通的铜钱极少,本身铜就比宋贵,而金银、财宝、玉器,比宋贱很多。由于这些原因,以铜为基准的价钱,仅能代表铜贵,而以匹缣为单位的价钱,更能代表实际物价。几位大臣都想说话,而魏帝弘目光如刺,只能将想说的话,吞回肚子。魏帝弘都诧异于诸公之绝技,为何低着头,就能感受到目光、脸色中的含义?

见无人说话,魏帝弘长叹一声,然后说道:

“绢布如此之贵,民生艰难啊!诸君,需外放一批刺史、牧守,以安天下!”

李訢一直没有说话,这时候,才取出一叠黄纸,说道:

“陛下,当按考绩升黜,以示公正!臣草拟出一份名单,以备陛下、诸君查询。”

魏帝弘接过来,粗略看了一眼,很是满意,说道:

“众卿,你们商议!”

说完话,将黄纸还回李訢,闭目咏经。魏帝弘觉得与诸公说话很累,怎么都找不到庖丁解牛那种韵律与乐趣;解决了想要解决的大事,内心极度排斥繁杂琐事。闭目咏经,一则可以澡雪心神,清洗邪累,一则可以避免为些许小事与诸公争执。

白整没有参合,而刚刚升回散骑常侍的赵黑,取出一份需要外放的内侍清单,与群臣论战。其中包括冯太后青睐的王琚,魏帝弘提为尚书的乌丸树。

诸公知道,赵黑的名单中虽夹有私货,大多应为两宫意志。既然天子不参与,肯定会有商谈的余地。于是乎,为了争取更多名额,诸公有意不在乎赵黑的名单。这里面有说头,天子不愿插手,而臣子装清高不争,想要干什么?好在高允离开,不然,一定会大煞风景。当然了,大煞风景的人永远不缺,拓跋目辰就是一个。

初秋,天还热,依旧少雨干旱;水涝的地域也有,非常少。魏帝弘从狩猎中获得的激情,很快消耗殆尽,心绪日渐阴郁。终于有一天,魏帝弘怒不可遏,站在坐榻上,居高临下,怒斥道:

“山东(太行以东)民疲于征戍转运,众卿仔细想想,这日子还怎么过?朕不愿作口舌之辨,白白浪费光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