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南征方略29(1 / 2)

杨惠富取出砭石,一通拍打点刺之后,侍奉拓跋弘喝下一碗热了又凉,凉了又热,数人尝过的小柴胡汤,告诫道:

“陛下不要太过操劳,爱惜身子才好。”

拓跋弘不解,反问道:

“爱惜身子?”

杨惠富点头,说道:

“是啊,陛下,爱惜身子。”

拓跋弘只听说过打仗惜身,这不打仗如何惜身?无论如何都想不清楚,也不好再问。砭石柴胡汤很有效果,拓跋弘出了一身汗,顿感身心轻松,昏昏沉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拓跋弘还是全身无力,幸好不用出门,从寝宫走到隔壁议事堂。

八公卿坐定,冯太后问道:

“令公,昨日为何提及学校?”

本来,拓跋弘也埋怨高允多事;平息争议之后再想,隐约觉得高允之举很有道理,且内心并无反感。

惹起如此大的争议,高允不可能没有被追问的觉悟,必定有所准备。果然,高允拱手回答道:

“太后,陛下,臣向来忧虑立学,唯恐被否,不知何年何月才有机会再次提起。臣借百官急于开战之机提及,是想顺利通过此议。虽有波折,而陛下聪睿夙成,太后从容有余,终议决之。立学,太后之福,陛下之福,万民之福,天下之福!”

冯太后又问道:

“东阳(拓跋丕),为何反对郡学?”

拓跋丕拱手说道:

“太后、皇上,郡学的学生必定出自寒门及本地大、小族,而天下的职官就那么多,会影响士族与代人仕途,有害于朝廷稳定。鄙人内心虽赞同郡学,但心忧国家安危,所以反对。愚以为,若不是悬瓠之议,若不是皇上聪睿,学校之议很难通过。”

从表情上看,冯太后很满意高允、拓跋丕的说辞,没有继续追问。而高允又拱手说道:

“东阳误会老夫之意。太后、陛下,臣以为,学生不可滥,当取郡中清望,品行修谨、崇尚礼教者。先尽高门子弟,次及中等门第。”

拓跋弘心里盘算,每个郡博士二人、助教二人,算起来,总共需要六百多博士、助教,不是一个小数目。再加将近两千学生,朝堂诸公会不会以此为名,搜刮民财?

高允说完,再无其它言论,冯太后说道:

“高都,开始吧!”

慕容白曜取出一张大大的舆图,说道:

“太后,陛下,四处关键地域,彭城为尊。得到悬瓠固然大喜,未能占据,也无关大局。但机不可失,派偏师接受即可,精锐宜放在彭城;能否攻占,都需恶战。”

拓跋目辰说道:

“高都公之言差矣!其一,悬瓠乃洛阳南部屏障,得之则洛豫从此安稳,失之则中原始终危殆。其二,兖州在徐州之北,泗水上游。若兖州毕众敬不降,高都公如何打算?”

慕容白曜:

“南平公心忧悬瓠、兖州,与在下之议不相矛盾。但悬瓠只可收降,绝不可强攻!关于这一点,诸君有何异议?”

源贺:

“的确如此,悬瓠不宜强攻,高都公请接着讲。”

慕容白曜:

“诸君,兖州毕众敬能降固然好;不降,我精锐大军亦当绕过城镇,直趣彭城,逼降薛安都。”

拓跋丕:

“若薛安都至死不降呢?”

慕容白曜:

“仿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故事,游骑纵横,掠尽徐兖民,千里无鸡鸣。”

高允忧心显于表里,问道:

“慕容君,若大军顺利入彭城,又该如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