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戍将、大族25(1 / 2)

拓跋丕一副中间人的样子,劝说道:

“南平公,形势不允许!牵入此案者,皆为朝廷重臣,如何处置?而今,南边事大,谁若掀起大案,阻挠他人建功立业,便是百僚、将官仇雠。况且,你不出面,我一个人势单力薄,说不上话呀!”

拓跋云懒洋洋地说道:

“伏洛汗(拓跋目辰),看清大势,方能作为。渴言侯言之有理,也是百官、将士心之所向,切勿逆势而行。先恢复官职,与渴言侯同在朝堂走动,相互有个照应,等待时机。”

拓跋目辰:

“渴言侯,总要给郁兄家人一些好处吧!”

拓跋丕:

“大王、南平公,若王爵不足,还能怎样?”

所有西堂博弈之人,都不提其他诛杀之人,尤其无人提及林家。很快,参与之人便被南边战局所吸引,忘记以前不快之事;至少,深藏心底不提。

宋的局势更加紊乱,四处乱战,没人能说清楚,战局如何;无人可以预料,战局走向。魏朝堂收到的消息,相互矛盾,似是而非,被嗤笑为连市井传闻都不如。

就在君臣相互观察、小心磨合之中,一个月过去,源贺从冀州回到平城。游明根上书,太后、皇帝、八卿召见。

游明根说道:

“太后,陛下,反间极为隐秘,不可朝堂公议;是故,臣不愿与同僚争论。”

太后:

“游卿,请直言,勿需忌讳。”

游明根:

“太后、皇上,僭宋乱战,局势十分混乱,反间不会有效果,反而会引起警觉。等到局势明朗,再行实施,会有事半功倍之效。愚以为,应将重点放在徐、兖、冀、青,不为反间,为招降。重中之重,是戍守大将与当地大族。”

拓跋弘:

“有那些重要的戍将与大族?”

游明根:

“戍将中最为紧要者,莫属徐州刺史、彭城戍守、河东汾阴薛安都。其次为冀州刺史清河崔道固,镇历城;青州刺史吴兴人沈文秀,镇东阳;兖州刺史殷孝祖,镇瑕丘。东平太守魏郡申纂,镇无盐;幽州刺史平原刘休宾,镇梁邹;泰山太守清河张谠,镇团城。大族有清河房氏、崔氏,平原、北海刘氏,魏郡申氏。

皇帝拓跋弘不解,问道:

“游卿,汾阴薛安都、魏郡申纂何意?”

游明根愣了一下,一脸歉意,说道:

“臣愚钝。世祖太武皇帝平中山,申氏南奔,家于济阴。真君五年,薛安都父薛广与东雍州刺史沮渠康谋逆,事发,南奔。”

拓跋弘:

“乞伏居妻申氏,是否与此申氏同族。”

游明根:

“皇上英明。世祖太武皇帝平洛阳、滑台等,崔邪利、崔模、申谟等归国,赐妻生子。后申谟抛妻弃子,走还江外;其子刑为阉人,妻女没入宫中。”

拓跋弘微怒:

“如此不知孝悌之徒,竟能苟活于世,天理何在?乞伏阿干,你可要善待申氏啊!”

乞伏居脸有得色,拱手说道:

“太后、皇上,臣主外,贱妻主内。贱内管家严厉,但有不顺,时时捶骂臣与臣子乞伏保!”

冯太后肃穆,皇帝拓跋弘同样肃穆,群臣自然不能放肆,憋得有些难受。皇帝拓跋弘用手悄悄指指乞伏居,冯太后点点头,说道:

“游卿,崔模与崔浩可有关联?”

崔浩是大魏名臣,因国史案,其族及姻亲之族皆族诛。

游明根:

“太后,皇上,崔模与崔浩为远房本家,崔模笃厚,不营荣利,为崔浩轻侮而始终不屈,免于族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