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刘裕横扫六合,几乎统一全国19(1 / 2)

刘毅其人刚愎自用,自视甚高,虽然礼贤下士,在门下聚集了众多名流,但同时又心胸狭窄,有仇必报。曾因布衣时向某位官员求取烤鹅肉被拒,等到当政后就对那人极力排挤打压。刘牢之的儿子曾经私下评价他说:“刘毅虽有才华,但见识和气度都达不到豪杰的标准。看似宽厚,实则对他人十分猜忌,还总喜欢夸耀自己,忍受不了屈居人下,这样的人早晚会遭遇祸患。”

刘毅自恃有功,总认为自己应该与刘裕平起平坐,对他很不服气,刘裕每次都会包容他,然而却导致刘毅越来越骄纵,甚至还说出:“只恨自己未生在秦末群雄逐鹿的时代,能像刘邦和项羽一样争夺天下”的话。再加上刘裕平时不爱读书,刘毅却十分有文学造诣,所以朝中名流也都归心刘毅。久而久之,刘毅就开始有了反叛之心,不断要求担任更高的职位,还要割据江陵划入自己的管辖地区,刘裕竟也同意了。

有下属对刘裕说:“主公认为刘毅会一直甘心受你驱遣吗?”刘裕沉默许久,才说道:“刘毅与我都有匡扶社稷的功劳,现在他的罪过还不明显,如果我贸然处置,会让天下寒心的。”

刘毅抵达江陵后,不光改换了当地很多官员,还擅自调取了一万兵力归自己所有,想做第二个“桓玄”。刘裕终于忍无可忍,派遣王镇恶作为先锋进攻刘毅,自己则亲率大军跟随在后。刘毅的将士得知刘裕亲自前来,纷纷惊惧逃亡,内乱之下大军顿时溃败,刘毅只带着左右三百人突围而出。

当初桓氏战败时,有位将领躲藏到了一座寺庙中,刘毅抓到他后就下令处死了帮他的寺僧。结果等到刘毅逃亡想要躲入寺庙时,寺僧都不敢再收留他,刘毅叹道:“都怪我自作自受,没想到竟然到了这个地步。”于是上吊自杀,亲属也被刘裕下令杀死。

刘毅一死,当初跟随刘裕的一众功臣就只剩下诸葛长民。所谓唇亡齿寒,诸葛长民本就贪婪奢侈,所作所为大多不合法度,常常担心被刘裕查处治罪。刘毅死后,他的内心就更加不安了,时常叹息:“贫贱时常想富贵,富贵之后又必然被拉入危险,现在就算想做回匹夫百姓也不可能了。”弟弟也劝他说:“刘毅的灭亡也是我们诸葛氏的下场,不如趁刘裕还留在江陵未返之时机早日发难。”但是诸葛长民始终犹豫不定。

不久刘裕从江东返程,特意选择乘坐轻快的小船先行返回府邸。诸葛长民与公卿大臣每日都在新亭等候刘裕,结果直到某日凌晨才得知他已抵达,不禁大吃一惊。之后刘裕将武士埋伏于左右,邀请诸葛长民前来,将自己一直埋藏在心里的话对他全盘托出,凡是平日没有谈及的也全都说透。正当诸葛长民欣喜于刘裕的推心置腹时,一众武士突然冲出,将他杀死于座位上,亲属也被刘裕下令全部杀光。

顺利除掉刘毅和诸葛长民后,刘裕便将进攻目标转向川蜀。他先是力排众议提拔了一位资历尚浅的将领作为先锋,然后暗中给了他一道锦囊,嘱咐到达白帝城(重庆)才能打开,上面写道:“之前我们曾派军队通过外路进攻,但却无功而退,所以敌人一定以为我们这次会走另一条路。你可派遣一支疑兵走那条路来迷惑他们,实际上主力部队还是走之前那条外路直攻成都。”之后敌人果然布兵于另外一条路,使得那位将领得以长驱直入。当他抵达成都附近时,发现北边地势险要,守军又多,身边人都劝他先进攻那边的城池,但他却有着自己的见解:“现在即使我们屠灭了南边也不足以震慑北边,倒不如先集中精锐攻取北面的城池,那么南边就会不战而降了。”最终他成功占领了成都。

刘裕见司马家的宗室大臣司马休之在江陵深得人心,倍感厌恶,于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前去讨伐,即使司马休之上书请罪,主动请求解除所有职务也无济于事。之后司马休之与刘裕隔江对阵,特意选在峭壁附近布阵,使得刘裕军中没有一人能够攀登上去。刘裕一气之下想要亲自攀岩,结果被属下阻拦后更加愤怒,最终逼迫一位将军用刀在崖壁上穿凿出容纳脚趾的小洞,然后按照这个方法攀岩而上,率领众人成功登岸大败敌军,司马休之逃往后秦。由于司马休之及其下属向来深得士民爱戴,因此不少百姓争相前去护送他们出境。

北魏连年干旱,负责占卜的官员建议拓跋嗣按卦象迁都到邺城,崔浩反对道:“迁都只能暂缓饥荒,却非长久之计。我们的人口还很稀少,即使南迁也根本无法填满各州之地,如果再让中原百姓看出我们的薄弱之处,定然会生出轻视之心,到时恐会引来四方讨伐。而且一旦迁徙,旧都城的兵力也会减少,柔然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前来进攻。还不如将贫困的人家挑选出来,先让他们迁徙到南边去谋生,至于其他人则看明年的情况再想办法。”拓跋嗣认为有理,于是亲自下田耕种,还命令官吏劝勉百姓种地养桑。果然,第二年北魏就迎来了丰收,之前不安的百姓也全都富裕起来。

不久后,负责占卜的官员又上奏说:“火星突然于五星之中不知去向,而这种天象是要亡国的征兆。”拓跋嗣听后十分慌张,立刻召来崔浩询问,崔浩说:“陛下不用慌张,火星消失的时间是在庚午日晚上到辛未日清晨,而‘庚’和‘午’都是秦国的主刻,所以要亡国的并非我们而是秦国。”很多人对此提出质疑,然而崔浩只是笑而不语,结果一年后秦国果然灭亡,众人这才佩服崔浩的高明。

后秦国君姚兴生了重病,氐人趁机反叛,于是姚兴带病前去征讨,平定了他们。之后姚兴病重,对于继承人的选择始终摇摆不定,致使几个儿子为了争权夺位自相残杀,整个国家也被弄得四分五裂,在内乱中日渐衰弱,太子姚泓在风雨飘摇中登上了王位。

姚兴死后,得到消息的刘裕大喜,赶忙加急训练军队,为再度北伐做准备。而有了贤内助刘穆之为他打理朝政,刘裕也可以放心地将更多精力放在军事上。

刘穆之总览大权,独自面对四方而来的问询与诉求,有时文书甚至堆满整个屋子。而他对于事情的决断也有如流水一般迅速,经常一边阅读文字,一边手写回复,耳朵还要听着旁人诉说,口中还要应对回答,即使同时处理多件事务仍能并行不悖。游刃有余之下,他还喜欢宴请宾客,与众人玩乐,一点都没有疲惫的感觉。然而刘穆之生性奢侈,曾规定一顿饭必须按照十个人的饭量摆满菜肴,曾对刘裕说:“我刘穆之生来贫贱,很少能吃到饱饭。自从得到主公重用,虽然总想节俭度日,但仍难以自控,饮食的确过于丰盛,但除此之外就没有任何对不起您的地方了。”

手下有人建议刘裕道:“人生脆弱,必须做长远打算。您能有此功业,刘穆之功不可没,然而若他将来有个万一,现在的臣子中又有谁能够代替他呢?”刘裕听后陷入沉思,然而始终也难以找到接替之人。

416年7月,53岁的刘裕从建康出发,派遣将领檀道济和王镇恶分别领军向北而行,讨伐后秦。檀道济和王镇恶进入秦国的境内,所到之处都取得了胜利,不少秦国的将领开城投降,使得他们一路顺利地攻取了许昌(河南)。

于是秦国遭到刘裕与赫连勃勃东西两面夹击而形势危急,有臣子建议姚泓放弃西边,将人口全部迁徙长安来全力防备刘裕的军队,可惜姚泓没有听从。而姚泓的一众兄弟眼见国家蒙难却仍然不愿停止内斗,不仅不出手相助反而各自称帝,暗中联合想要共同进攻长安,姚泓不得不再分出部分兵马来抵御兄弟的偷袭。

不久,檀道济和王镇恶开始进攻洛阳(河南),姚泓赶忙派遣上万兵马前去援救。有位秦军将领建议洛阳城的守将说:“现在人心惊动,敌我力量悬殊,如果我们出城与檀、王二人的军队交战不能得胜的话就大势去矣。所以应该坚守重城金墉,只要保证金墉不被攻占,敌人就不敢越过我们继续前进。”然而城中有不少秦将已经和檀道济暗中勾结,一起竭力劝说守将道:“您凭借英明勇武的才略,完全能够独当一面,现在却龟缩在城里显示秦国的虚弱,将来朝廷怎能不责怪您?”守将认为有理,于是派兵出战,被檀道济大败,洛阳也被攻克。

秦军死守潼关,将刘裕挡在了通往长安的最后一道屏障之外,使他无法通过。于是刘裕言辞谦卑地给拓跋嗣写信示好,想要借道北魏,后秦也向北魏求救,让他们挡住刘裕。拓跋嗣担心刘裕会进攻自己,不愿相借,崔浩劝他说:“刘裕对秦国图谋已久,势在必得。而姚兴死后,继位的姚泓又是个庸才,国家内部早已四分五裂,就算有我们帮助防御,灭亡也是早晚的事。如果我们派兵阻拦刘裕,必会遭到他的忌恨从而率军入侵,反倒成了我们代替秦国受过。如今北边的柔然正不断入侵,如果再与刘裕结仇,就不得不调回军队向南防守,那么北边的战线就会更加危机,这不是一个好计策。不如将水路借给刘裕,我们派兵只守卫陆路,这样不仅刘裕会感念我们的恩情,也不失拯救秦国的美名,两边都能不得罪。”然而拓跋嗣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派兵封锁了水路。

之后刘裕派遣数百名敢死队强行渡河,并在登岸后摆出了自己发明的“却月阵”——一种由左右两侧士兵占稳后方河道,其他人摆出像月牙一般的阵型。魏军因不了解刘裕的用意就没有行动,等到他举起旗帜,敢死队的战士才突然整齐划一地拉开弓箭,架起车马,瞬间组建好了阵势。魏军这才反应过来,赶忙出击。刘裕命令士兵将长矛截短,再用巨大的锤子推射,这样一支短矛就能同时贯穿三四人。魏军大败,不得已撤退,满地都是堆积的尸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