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蜗居87(2 / 2)

“那是当然战国时期,巴人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因楚巴战争传入古阳。

古种茶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最早文字记载见著作东汉《桐君录》南北朝。东汉时代,《桐君录》记载:“永顺之南(今古丈县境),列入全国产茶地之一“。

《荆州土地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

唐代杜佑著《通典》记载:“溪州等地均有茶芽入贡。“可见古丈茶在唐代就已被列为皇家贡品。

南北朝时期,《荆州土地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

唐代杜佑《通典》记载:“溪州(今古丈县罗依镇会溪坪)等地均有茶芽入贡“。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溪州刺史彭士愁不堪连年献贡茶之累,带领五溪民众“侵暴辰澧“。

1874年,甘肃提督杨占鳌卸任回乡,倡导乡亲开辟茶园,以茶养乡。

1906年,《古丈坪厅志》载:“茶之利大矣哉。古丈坪厅之茶,清香馥郁,有洞庭君山之胜,夫界亭之品“。

1920年,杨占鳌之子杨琢臣在古丈坪青云山种茶,外销号“青云银峰“,又称古丈毛尖。

1950年,古丈茶叶远销苏联。

1959年,韶山指名要古丈绿茶招待外宾。

1964年,我国著名的农学家、茶叶专家和社会活动家,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吴觉农撰写文章论证古丈茶溪是茶的原始产地之一。

1980年,古丈毛尖以78美元的斤价行销香港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古丈绿茶批量出口吨价达7800美元。

1982年6月全国名茶评选会上,古丈毛尖跻身全国十大名茶之列。

1986年,古丈毛尖载入《中国名优特产大辞典》。”

对于家乡的茶,彭诚可是如数家珍。

“想不到,你对你们家乡的茶这么了解。”刘倩倩倒是有些吃惊地笑道。

“我们家乡虽说山清水秀,地灵人杰。但拿得出手的,和自豪的也只有茶叶了。对它熟悉也理所当然了。”

其实倒不是所有的古阳人对古丈茶的历史都这么清楚的。但你若是要问在古阳什么最有名,大多数人是知道的。更何况彭诚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前世古阳县更是把茶叶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各种宣传手段都用上了,耳熏目染好多年,想不知道都难啊。

“千千阙歌,作词作曲彭诚,这该不会是你吧?”刘倩倩拿着陈慧娴的个人音乐专辑《永远是你的朋友》,突然看到彭诚的名字。

“你说呢?”

“天啦,你还会写歌,竟然还是主打歌?”刘倩倩很惊讶。

“不就是写歌吗,前年在京北大你不是见到过吗?”

“好象也是,当时你唱了小背篓和云水之恋的。”刘倩倩把龙头带放进录音机里:徐徐回望,曾属于彼此的晚上。红红仍是你,赠我的心中艳阳,如流傻泪,祈望可体恤兼见谅。明晨离别你,路也许孤单得漫长。一瞬间,太多东西要讲,可惜即将在各一方,只好深深把这刻尽凝望。来日纵是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是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都比不起这宵美丽,亦绝不可使我更欣赏。

陈慧娴的嗓音具有非常宽的音域,低音区深沉浑厚,高音区舒展自如,可谓是集高音和低音的优点于一身。她那饱含深情,字正腔圆的粤语发音听起来很舒服,她对歌曲所赋予的情感也是最能打动人。刘倩倩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首千千阙歌,往返地听了好几遍。临走时还带走了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