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杰西卡的来访60(1 / 2)

“多亏了您的帮助,我们才能解决昨天晚上的危机。”

帮忙?

帮什么忙?

他昨天一整晚都在睡觉啊。

而且有什么危机是需要他帮忙解决的?

他什么时候有能帮助警方的力量了?

胡杨刚要反驳,眼角却瞥到了在餐桌上打开的凯德都市报,正停在第二版的工厂爆炸事件的报道上。

难道说,杰西卡治安官口中的危机,指的是工厂爆炸?

如果是这样的话,胡杨对于杰西卡感谢他的理由有了一些推断。

不过要搞清楚具体的原因,还需要一定的分析,首先要搞明白昨晚爆炸的影响:

因为在封闭期间的管理不善,郊外的工厂在昨晚发生了二次爆炸;

爆炸导致人心惶惶,孩子们也被爆炸吵醒开始哭闹;

周遭的居民立刻选择了通知治安局,毕竟中世纪也没有119一说,更不可能有消防队,灭火肯定是归治安局管的;

然后治安员们赶到现场灭火的同时呢,肯定也是要安抚民众情绪的;

这个时候,在治安局做治安官,同时还要兼任教会书记官的杰西卡,就主动请缨,去寻找她认识的教会成员,集体出动对民众进行情绪安抚;

也正是因为这样,那连绵不断的哭声才会在他大喊一声之后就停止了,恐怕早在他大喊之前,杰西卡已经带人安抚住了孩子们的情绪。

他就说嘛,怎么可能他在旅店里吼一嗓子,小子的啼哭声就停止了。

他是胡杨,又不是张辽,哪儿来的止啼功效?

理清了具体发生的事情,杰西卡感谢他的原因也就浮出了水面:

作为一个近视患者,杰西卡在没有眼镜之前,夜间行动非常受限;

在中世纪这种没有电力,夜间照明基本靠蜡烛的环境下,杰西卡在晚上可以说属于睁眼瞎;

而正是他给出去的那副眼镜,让杰西卡可以在夜间像白天一样行动,去找教会人士,并且参与安抚民众情绪;

综上所述,实际上杰西卡要感谢的是他送出去的眼镜,而非是他本人。

可杰西卡为什么不直说感谢他送的眼镜呢?

换做别人或许会疑惑这个问题,但胡杨不会,因为他经历过类似的人际关系困境。

那时他才刚上大学,有一次过生日收到了舍友送的钢笔,书写流畅,手感极佳。

某次聊天的时候,他无意间对那位舍友说:“你送的钢笔真的很好用,比我用过的任何一支钢笔都好用。”

从那之后,不管是生日也好,还是其他庆祝的场景,但凡涉及到送礼物,那位舍友送他的礼物一定是钢笔。

他无意间的一句话却让对方以为他很中意钢笔,而作为收礼物的人,他也不好意思对人家说“其实我也不是那么喜欢钢笔”,这样会显得他这个人很矫情。

于是胡杨就陷入了一个奇怪的人际关系困境。

杰西卡治安官顾虑的,恐怕也是类似的问题。

作为一名治安官,杰西卡肯定是秉持着“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

如果今天对他说“你送我的这个眼镜帮助很大”,很可能就会被理解为“治安官是不是在暗示再送点礼,以后就能找她帮忙办事”,或者“治安官是不是在收集眼镜?以后凡是有眼镜我就送给她”,出现这样容易被误解的情况。

所以杰西卡治安官才会说“感谢提供帮助”,一来肯定了他对事件解决提供的微小帮助,让他多一分作为居民的认同感;二来也不至于招致误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杰西卡治安官说的是感谢他胡杨的帮助,实际上出力的是眼镜而不是他,他也不是那种包揽功劳的小人。

胡杨谦虚地回应道:“您过奖了,我不过是提供了一点小小的帮助,不足挂齿。”

杰西卡立刻确认:果然,她没有猜错,昨晚出手的确实是店长。

那样宛如神迹的场景,在店长的口中是那么不值一提,就仿佛只是挥挥手那般轻松惬意。

她有些庆幸自己听从了翠西娅姐姐的劝告,没将店长的事情报告给教会,赢得了店长的好感,这才有了店长的出手相救。

不过她心里仍有一事不明,那个幕后黑手,那个短暂出现在深坑中的传奇级的可怕怪物,究竟为什么要制造这样的惨剧?

她决定咨询胡杨:“店长,您觉得昨晚的灾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胡杨犹豫片刻,回答道:“或许大部分人会觉得,这场灾难是某个人的问题,但其实,这何尝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呢?”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可不止技术的进步,还有对工人的无情压榨,血腥的奴隶贸易,疯狂扩张的侵略,以及更多被饿死的可怜人。

昨晚发生的工厂爆炸,比起上面这些甚至只能算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这就是时代的发展,看似灯火辉煌,实则血腥残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