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掩耳盗铃的结果42(2 / 2)

理宗赵昀这一生非常后悔,后悔做错了两件决定国家命运的事:一是“端平入洛”,把大好局面葬送掉了,引来了蒙古铁骑,丢失了信誉,差一点亡国;另一件事就是对史嵩之夺情的妥协。

放走史嵩之以后,国家的损失同样惨重之极。

治理国家是非常难的,有时需要无为,有时需要猛药,并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的。

史嵩之离开后,任命了宰相叫杜范。杜范是理学人士,清廉公正,温柔平和,声誉极高,深受各方人士的欢迎。

先不谈治理成绩,杜范任职仅一年就去世了。

副手范钟也是大好人,声誉极高,倍受众官员的称赞。

可是,范钟面临空空的国库,面临各方面的需求,面临各方利益的争夺,不太喜欢得罪人的范钟处理起来非常吃力,烦恼之下极力辞职。

好不容易选择了一个众臣喜爱的宰相,再说频繁换相不是好事,赵昀没有允许,范钟痛苦地坚持了两年,巨大的压力让他感觉精疲力竭,辞职成功后不久就过世了。

两位宰相都没坚持原来的国家政策,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国家经济眼见每况愈下,纸币重新开始了贬值,军队没钱支持,战斗力飞速下降。

因为没钱,在中部防区,孟珙不得不把重要的战略要地----襄樊遗弃了。

在西部川蜀无力出击,只能坚守在几座城池之中,放任蒙古骑兵在大半个四川和周边国家任意纵横。

四川蜀地一直是国家的粮税大户,现在成了靠国家供应的耗粮大户,收入变成了支出,一正一反,经济压力变得更大。

赵昀后悔的同时,心气也泄了,经过几件事,无奈地归结为天意,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迷信。

他甚至懒得再任命宰相,大臣催促他都不再任命宰相,如此宰相空了好几年。

直到淳祐七年(1247年),蒙古再次重兵压境,赵昀更加没有精力处理军政要务,在众臣的胁迫下,随便糊弄了一个宰相。

为什么叫糊弄呢,他根本就没用心选人,而是请回了担任过两任宰相的老人郑清之。

郑清之第三次为相,已经年逾古稀,多番请辞不允,只得上任,完全是尸位素餐,一直坚持到去年,已经七十五岁高龄有的郑清之实在顶不住了,如此,赵昀才不得不允许他病退。

史嵩之等待了十年,看到了机会,便来到了京城,全城的百姓都认为这次的宰相非史嵩之莫属,史嵩之也如此认为,优哉游哉地等待着。

可是,众大臣不想史嵩之上位,强烈抵制赵昀的任命,几方都不妥协地抵抗了半年之久,相位再次空悬了起来。

学生们再次走上了街头,再次上书朝廷,不要用权臣史嵩之。

从内心来讲,赵昀并不想任命宰相,没有宰相分权,也就少了一份反对的声音,皇权就更大,可是,大臣整天逼迫,他必须作出选择。

赵昀拍拍脑袋,再次看向掩耳盗铃的几面漫画。

是呀,不能再掩耳盗铃了!

赵昀毅然拿起笔来,在史嵩之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

“来人。”

“皇上吩咐。”

赵昀暗叹一声,用拳头捶着脑袋,皇帝苦呀,夜夜都要不停地耕耘,制造接班人。

“那就宣阎妃来伺寝吧。”

“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