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职介所里的故事(1 / 2)

大概中午一两点钟来子不知不觉行走到了东风路某天桥上,发现天桥那边旁有个职介所,此前他一点也没有想到过要靠职介所找工作,他平常想得起的一些事物,现在却要真正碰到了才想得起来,这也是他在广州见到的头一个职介所,看那职介所的外面,他就觉得那职介所挺正规的,好歹要试试,他甚至情不自禁一厢情愿立马就对那职介所产生依赖性,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注定要与那职介所产生一些反应,心想这就是打工,至少这是打工的一项重要内容,不知有多少人打工是靠职介所找工作的,反正他就要这么靠那职介所找工作了。

来子这样打工真是没出息,到这个时候他哪还会想到有出息没出息,他见到那职介所就好像见到了救命稻草,急于求成,心里一点防线也没有。

来子进到那职介所里面觉得里面的装饰摆设恰当好处亮亮堂堂,几位工作人员也是慈眉善目工工整整,氛围肃静格调宽松,他觉得正规的职介所应该就是这个样子,顿感宾至如归,好生亲切,总比在外面盲无目地地游走要松了一口气。也正因如此,舜时间他反倒稍显拘谨羞愧不知该如何开口才好。

还是里面的工作人员主动跟来子打了个招呼,问是不是想要找工作,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这是来子到广州后头一次有人对他态度这么好,真是有些受宠若惊,慌忙承认的确是想要找工作,仅只承认完毕后又显得期期艾艾笨嘴拙舌,一幅惨兮兮的样子,苦不堪言,只差没有说出乞求的话来,像这样诚心实意的求职者想必那职介所都很少碰到过。

里面的工作人员其实一眼就看出来子是个什么来头,来子提的那个一看就知里面装的全是衣物的包裹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就是一个初出茅庐不暗世事的懵懂小子罢了,他们开始有针对性跟来子搭讪起来,推心置腹,劝来子不必表现得这么惊慌,欲要与来子正式展开谈判,蓄势以待。

来子见里面的工作人员对他如此客气,渐渐有些恢复了常态,流露真情,诚心实意,甚至主动要求里面的工作人员快快为他介绍一份工作,急于求成,反正他就是这么个爽快人,一切由里面的工作人员看着办吧。

来子如此爽快急于求成,反倒让里面的工作人员有些措手不及,他们平常面对的求职者,至少都比来子有心眼,躲躲闪闪,犹抱琵琶半遮面,抛砖引玉,投石问路,他们也学会了装腔作势,弄虚作假,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他们等于是用一套惯用的伎俩来对付形形色色的求职者,但他们这些惯用的伎俩一点都不必在来子面前派上用场,省了,他们开始设身处地地为来子考虑找工作的问题,再不必拐弯抹角,他们还坦诚提醒来子经他们介绍工作是要先交100元钱的,他们能够看出100元钱对来子有多重的份量。

来子当然愿意交100元钱,并认真告诉里面的工作人员他还剩多少钱。

来子填完求职登记表也就交了100元钱。

里面的工作人员在为来子介绍工作之前,少不了要同来子进行一番讨论,量体裁衣,可见他们为来子介绍工作是很认真的,认真得让来子有些过意不去,心想那100元钱花得挺值的。

来子只含糊其词声称学了四年农业,对养猪有点专长,其它各种知识全都懂一些,自以为像他这样学农的到广州这种地方很难找到对口的职业,意思是要里面的工作人员,无需考虑他的专业,一切随他们看着办,他来广州打工,不是因为他学了四年农业,他学了四年农业,只有在家里才能派上用场,不然算是白学了四年农业。

来子是真的以为来广州打工不就是有什么活就干什么活,出卖劳动力,而且又以进厂干活为主,甚至以为不进厂就不是打工,可见他对打工还多么地无知,注定要吃亏。

有人提意让来子去散发广告传单,绝对可靠,待遇也不差,那人以为来子刚刚步入社会,各方面显得太稚嫩了,有待锻炼,而散发广告传单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深入社会,有利于来子锻炼锻炼成熟起来。

好像来子要赶上按年龄应有的成熟度,就必须要走一段不同寻常的路子。

这对来子的确是个有建设性的好提意,诚信十足,不像是在弄虚作假,机不可失,来子应该可以接受,来子也并不是喜欢挑剔的人,

来子并不认为交了100元钱,就可以随意选择,东挑西捡,他已经看出,其实这里没有什么好的工作可供介绍的。

结果却出人意料地遭到了来子婉言拒绝,觉得散发广告传单哪是什么打工,简直就是混,打工就应该老老实实干点什么活,特别是他头一次打工,更不能混,更应该老老实实干点什么活,他从来没想过要靠混打工,

来子模糊意识到散发广告传单弄不好还可能会被抓起来,那简直是敲一天锣鼓跑一天江湖,哪比得上老老实实干点什么活心安理得,估计刚出来打工的人都会这么以为,这就是农村人的本性。

来子其实是有些原则的,但又说不清他的原则是什么,只有碰到具体事情,他的原则才会显现出来,非原则不可。

来子不好意思一样表示最好能介绍一份实实在在活干,却又说不清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活,以为里面的工作人员应该会明白,他主要就是想进厂干活,点破不说破,几乎是在讲客气。

来子除了想到厂里的活算是实实在在的活,还想不出其它什么活也算是实实在在的活,可见还多么地单纯,

来子想进厂干活与实际给介绍什么活,完全是两码事,心有体会,不作强求,不会以具体干什么活来当作他的原则,可以说他找活干没什么原则。

经过讨论,有人要将来子介绍到某搬屋公司去当搬屋工。

要介绍来子去当搬屋工确实是实实在在的活,可也太委屈了,他光是听到搬屋公司这个名称就暗自咯噔一下,觉得很怪异,很不是滋味,以前还从没有听说过搬屋公司,

来子心里不满嘴上又不好意思再作拒绝,只下意识犯嘀咕,明显有所忌讳,勉勉强强才能接受,但很迟疑,磨磨蹭蹭。

经人劝慰解释之后来子有些想通了,姑且接受这种介绍,反正有人表态,如果他在那搬屋公司干不了的话,可以退出来重新给介绍工作,直到满意为止。

来子也看出这职介所都能介绍些什么活,好像越是介绍低档次的活越有成功的把握,越不会骗人。

有人给来子开了一张介绍信,来子就要拿着介绍信去找那搬屋公司应聘,争取马到成功,不辱使命。

出发之前,有人提醒来子,如果应聘时对方要求交身份证,交押金的话,那就千万别交,小心有诈。

来子并没有特别记住这句提醒的话,没有心思去琢磨这句提醒的话,

来子从来就很粗心大意,往往粗心大意是缺少社会经验的缘故,比起城里人的精明,农村人都很粗心大意,来子何止是缺少社会经验,而是一点社会经验也没有。

来子带着介绍信提着包裹从职介所出来,直接就在天桥下面乘车去珠影厂那里。

一路上来子觉得松了一口气,以为打工找工作只要到职介所里花100元钱就迎刃而解了,省却好多麻烦,一点也没有想到,万一这次应聘不成功怎么办,

就像农村人容易过高地估计了城里人的身份一样,来子也过高地估计了那介绍信的作用,一点主见也没有,完全处于被动,还下意识懒得有主见,乐于被动,一心以为既然在那职介所里交了100元钱,就自然会介绍到一份工作,想都不去想还有其它什么找工作的途径没有,反正要试就试到底,

来子算是又进入了一种新的状态,在这种新的状态中算是最没出息,无异于把自己的命运建立在信任别人的基础上。

来子到珠影厂那里后没能够轻易就找到那家搬屋公司,这恐怕也与他缺乏社会经验有关,来子急不可奈,慌慌张张,太意外啦,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他原还以为凡是够得上公司这个称谓的肯定都是大地方,至少挂有牌子,

来子按介绍信上的电话号码,断断续续地总共打了三个电话打到那搬屋公司,只想弄明白,那搬屋公司到底是在珠影厂附近什么地方,怎么找才能找得到,想必对方能够听出他只不过是应聘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