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小山村通电(1 / 2)

家里的事情都按着预期在发展,小敏去上学了,预留的钱一分没花,她的心又起波澜。

以前卖一些针、线等自用的小物品,偶尔也只是在进布料的时候,帮村民捎带些日用品。但怕资金周转不开,影响小敏上学的大事,现在,酝酿已久的代销店可以筹备了。

村里最早几个外出打工的回来后,讲起外面精彩的世界,是眉飞色舞,家人穿上五颜六色的好看衣裳,花起钱是毫不眨眼。在兰香小院里,总抱怨不太方便,有钱也没地方花。

别人无意的炫耀,却让有意的兰香加快了步法,安排木工定做了3面墙的大木架,用来排放物品,又做了几个小柜台,与缝纫机一排齐,方便拿东西和裁缝活两不误,她为当初建新房就有的布局而感到高兴。

周末,小敏为了节省车费,走路花了近3个小时,晚上快9点才到家,城里的孩子想都不敢想,但对农村的孩子也是家常便饭。

还没等小敏吃完饭,兰香就拿出木工坐好的木板,孩子的毛笔,一家人都微笑的看着、等待着。

小敏是胸有成竹,写出兰香口述的5个大字“兰香代销店”,字是刚劲有力,比几年前写的“兰香裁缝店”不知要好看多少倍。

第一次备货,没有经验,在婆婆的陪伴下,经过3天的忙碌,终于凑齐了小百货,外加孩子的零食。车子只能送到学校附近,剩下的是山路,包括丈夫陈三,婆婆共6个人,才将所有的东西挑回家。

周六,陈三再一次发挥身高优势,挂起“兰香代销店”大招牌的同时,小敏点燃了一串鞭炮,在清脆的鞭炮声中,小店开业了。

不大的店里,挤满了大人小孩,有买的,有闲逛的,也有比较价格的,每个进店的人,都得到了兰香的一把多味瓜子。兰香一家是忙里忙外,寻找不同的物品,核对每一个产品的价格,手忙脚乱。

开店容易守店难,自从开业以来,兰香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她不想失去每一个有需求的村民,包括经过大枫树的、其他村落的村民。

只开裁缝店一项,她中午是可以休息一会,现在中午,村民都回家吃饭,小店就成为了中转站,早中晚成了兰香最忙的时候,有时连饭都吃不上嘴。

忙并快乐着,兰香天天琢磨怎么招揽客人,一脑子的聪明怪招,连钱组长都说“待在大山里屈才了”,是玩笑,也含有诚恳的态度。

她花钱平整了大枫树的四周,买了几张别人不要的旧桌子、凳子,摆放在周围,供大爷、大妈和阿菊这样的闲人,喝个茶、聊个天,有的还下起了中国像棋、打起小扑克。从此与兰香一路之隔的大枫树不仅仅是信息中心,还成了休闲娱乐中心。

阿菊最喜欢花上1毛钱,买上一把多味瓜子,做在与兰香一路之隔的大枫树下,看着别人打扑克,一边聊着男人和女人的各种故事。

兰香最头疼的是有多少类商品,就有多少个价钱,有多少户人家,就有多少页赊账记录。她没有文化,是斗大字不识一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