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推行新政,朝堂交锋123(1 / 2)

易飞所言说的分封之法,并不多么高明,只是在原本的分封之法上做了些权利的限制和责任的划分而已。

比如要求各派保证普通人的基本生存条件,不许乱杀无辜。

还要求各宗派每年要向中央朝廷提供多少兵马,这既是要保证中央朝廷和地方势力之间的联系,也是为了给普通人带来更多的上进机会。

但整体而言,这却是限制修行者肆意妄为,给众生百姓带来更好生存环境的大变革。

其实即使没有分封,大乾更多的也只是名义上的统治九十九州而已。

想想就能知道,在这样一个伟力归于自身的世界,大乾力量顾及不到或者力量不够强的地方,恐怕早就被各地方强大的势力明里暗里的给掌控了。

所以,开启分封制,从实际利益上来说,大乾的损失并不大,甚至可能还会迎来一波税收大爆发。

唯一的威胁,可能就是各地方宗派势力从此成为了诸侯势力,拥有了随时反叛的名义。

但在这样一个个人伟力无比强大的世界,这个名义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当然,分封这个政策无论怎么限制和改变,本质上都是大乾朝廷对各地方宗派势力的一种权利和利益的转让。

易飞之所以上来就做出这么大的牺牲,除了想要更紧密的团结和驱使各地方势力为大乾去开疆扩土、改变世界之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别看易飞实力高强,且还是大乾的皇帝,但他能够驱使的力量仍然是大乾很有限的一部分。

靠着这一部分力量守成尚且有余,但若是想要做些什么,那是很难的,甚至是他自己根本就决定不了的。

在大乾的朝堂上,其实有两股力量一直存在,其中之一是易飞这個皇帝直接或间接可以驱动的力量,也就是大乾的各个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势力以及受到军队间接影响的各地方宗派势力。

在朝堂上,这一派势力勉强可以归到“武”的一方。

而另一方自然就是“文”了!

别看文官这一方势力忠君爱国的口号喊得最为响亮,但他们却是最自私自利的一群人。

他们是稳固大乾的根基,同时也是限制大乾的枷锁和囚笼。

朝堂上的文官一方没有几个强者,大多都只是读书的大儒,就算是地方上的治理官员,也多是普通人。

可在这样一个伟力归于自身的世界,他们既然能够与军方武将力量抗衡,自然也不是毫无战力的。

他们的底气和根源,是诸子后裔组建的世家。

诸子是中古时代崛起的一大批、超过百位的七次雷劫以上的强者,他们理念不一,可在信念方面,却又相当统一,即著书立说,传播天下,开启民智。

这一批人,被统称为“中古诸子”。

中古诸子都是造物主的境界,是他们坚定道义和信念削去皇帝四道,使九九至尊贬为了九五至尊,限制了皇权,也限制了诸多高手对天下的干涉,给众多“弱者”截取了一线生机。

同时,他们还留下血脉,监察皇权,维持了王朝秩序的存在。

无论是限制强者和皇权,还是维持王朝秩序,给普通人一线生机,中古诸子的作为,对于整个人族而言都是莫大的功绩,是值得所有人敬佩的。

但是,诸子是诸子,诸子后人是诸子后人。

恐怕中古诸子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年他们用生命和道途限制皇权,给众生争取了平等生存的权利,但转过头来,自己的后人竟然成为了唯血统论的蛀虫,还是现如今的天下仅存的唯血统论的势力。

说起来也是讽刺,无论各个宗派势力麾下多么的混乱,普通人多么的朝不保夕,但至少还有一线跨越阶层的机会,无论这个机会多么的渺茫。

但在诸子世家统治的地方,普通人无论天赋资质多好都没用,因为普通人血统卑贱,不配修行。

真可谓一日是牛马,生生世世便是牛马,好好的中原人,过得甚至连域外等蛮夷之国的奴隶都不如。

当然,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种程度,道理和大义解释权什么的都只是旁枝末节,真正的缘由,是力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