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破局(1 / 2)

赵东川吃完饭,就准备回家了。这个时候孙少安跑过来找到他说:“这两天,我看你干的还可以,比原来好多了,以后还要多加把劲啊,可不能再跟原来那样逛了,虽然说咱们双水村条件不好,但是总的来说,咱们生产一队,还是可以的,只要你好好干,下次给你分口粮,绝对够你一个人好好吃哩”说着孙少安就咧着嘴笑了。

“明白哩,我以后肯定好好干。不过我到底是城里来的,农活干的不好,而且农村生活到底也不太适合我,我还是想着别的出路哩”(赵东川在这里提前为以后打个预防针)

孙少安听着这话,也是寻思了一下,是啊,他赵东川是个来插队落户的知青,到底不是土生土长的庄稼人,不必困在这山坳坳里,听说有一些知青已经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返城回去了,想到这,孙少安说:“你放心,你在我这队一天,我就会好好带着你,将来你有更好的出路,我们也不会强留你在这”说着拍拍赵东川的肩膀,回去做事去了。

随后赵东川也跟相熟的社员们打着招呼先回去了,下午还要出工,他先回去午休一下,要不然吃不消这么高强度的工作。

回到家,赵东川就躺炕上,也不准备脱衣服,就这么睡着打个盹。脑海中边思考未来的方向~~慢慢的就睡着了。

细蒙蒙的雨丝夹着的零星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雪当然也再不会存留,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此时已经是惊蛰时分,黄土高原上开始冷冽起来。

转眼已经过了2天了,这2天赵东川跟着大队,一直在努力的适应当下的生活节奏,同时他也已经想到了,符合他目前身份的破局办法,那就是穿越者最喜欢干的事,成为一名“文抄公”(嘿嘿,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呢(≧﹏≦)),这个时期的作家很受欢迎,收入不错,而且社会地位高。搞别的风险都太大,实在是没必要。

一边劳动,一边在家里写作,很符合他目前知青的人设,也没有啥风险,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良心上有些过意不去,不过赵东川转念又想,那些伟大的文学家应该也不会介意,反而会很高兴才对,毕竟这可是异世界传播,让他们的作品在诸天万界中流传,这算不算是一种功德?

嗯,对,这是莫大的功德,谁不希望的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世人欣赏呢。(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想到就要去做,这两天他闲暇时间都拿着城里带来的书看,一方面在回忆和记录有那些适合投稿的作品,一方面也在加强人设。树立劳动之余,不忘学习的形象,为以后做铺垫。

而且马上3天就要到了,看着脑海中,系统显示的进度条,赵东川内心非常激动,这两天心心念念的系统,进度条终于马上就要到100%了,就像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小娘子,真是让人心痒难耐啊。

这天下午赵东川跟孙少安请了假,说了明天要去趟县城的事,要给家里通个信(原主来了村里就没写过信回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投稿,同时为了可以找个机会出去看看这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

来了这几天不是在上工干活,就是在家整理屋里,打扫等。之前这窑里乱七八糟的,看着就不顺眼,可以破,但是不能脏乱,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青年,赵东川基本的审美要求还是有的,原来的环境他实在看不下去,不管在哪里,保持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都可以让人身心愉悦。

第二天一早,赵东川5点多就起床了,洗漱完了之后就直奔大队书记“田福堂”家,田福堂是村书记,家里光景好,有一部永久牌自行车,他平时去米家镇,或者县城办事都会骑着车去。双水村距离县城约莫35公里的路,走路要6-7个小时,这个年代都是土路,坑坑洼洼,但是骑自行车可以省力省时,自行车也是当时富裕人家的标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