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彪悍烈性大马 长眠于大山深处65(1 / 2)

石门的坐骑:

公元1959年深冬:这匹彪悍烈性高头大马,已年满十八岁。

当年:驮主人人马合一,跑回第二故乡。又驮主人千里迢迢,自祖国的北部边陲黑龙江,经过近一个多月的野骑回到家乡。从此,这匹马来到了第二故乡。

这匹彪悍烈性的高头大马,与主人配合默契:主人的一个口令、一个动作、马会完全领悟,他与主人情同手足,亲如兄弟。

石门经常抚摸着马头马背,经常与马脸贴着脸。

公元1959年深冬:

这匹:当年驰骋千里的骏马,在主人的家乡,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石门:在马的最后时光里,经常自己的脸贴着马的脸、扶摸着马的头。马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滴,石门的眼里含着泪花。

这匹黑龙江的纯种儿马:在他一十八岁时,离开了爱他的主人,长眠在第二故乡。

石门:将自己的爱马葬在了家乡的大山怀抱。

日:马灵通人性,对主人忠诚,是人类的伙伴。

公元1960年初春:

石门拿着爷爷奶奶,留给自己的积蓄走出大山到城市、小镇、购买一些生活急需。

这时:

石门步行几十里地后,走进一家旧货市场,让他眼前一亮。这是一辆崭新的黑色二八重型自行车,标价三百块银元。石门看到这辆崭新的自行车心中为之一振。当年,自己在哈尔滨读书时,就学会了骑行自行车。

在公元19世纪三四十年代,家里有一辆自行车骑行,是一种家庭地位的标志。自己的一位男同学的父亲是地方富商,给儿子通过关系购得一辆黑色大弯把,车后座架加宽的二八重型自行车。

这位同学中等个子,戴一幅金丝眼镜。搭配父亲给买的这辆笨重的自行车,可谓是一道风景线。很多同学在课余时间,都来围观这辆自行车,学习骑行这辆自行车。

石门:

就是用同学的这辆自行车学会骑行的,且经常骑上这辆自行车到哈尔滨中心街道骑行,街道上的人们看到石门骑着两个轮子的车子走街串巷,惊叹观望。大家纷纷地议论着一个人脚踩两个车蹬、手把方向、两轮车轮随心所欲得跑动起来。

石门:

本想购买一些粮食和日用品。看到这一辆崭新的大平把、长型宽后座、后座下边有左右两个脚踩平板、车把上有一个车铃铛、车梁前直架上带有一个很厚实的灰色帆布车兜、与当年同学的车型风格完全不同。

石门想:

自行车车主,为什么把这么罕见的贵重物品,自己还没骑行就出售呢。

于是:石门走上柜前问掌柜的,这辆自行车主是什么原因,要将自行车卖掉。

掌柜的说:这辆车主是一位留洋归国的学生,家父是商人,举家准备回祖籍老家,一些物品卖掉,换成金银装箱方便带走。

这辆自行车买的价格不贵,放了一段时间无人过问。车主说了,如果不能出手,价格再压低一些。

石门说:不用压了。我现银购买,现在就买。掌柜的说,客人是什么地方人?

石门说:家父曾是十年前的钢铁经营商人,现在归于家乡。我是家父的二儿子,曾经走丢北上到黑龙江。

十年前:我骑乘部队首长,赠给我的一匹烈性黑龙江纯种马寿终长眠。

今天:看到这一辆自行车,我是有意买回家。掌柜的说:你的父亲曾是咱地方的大商人,你被称呼为:石门娃子?

石门说:是。掌柜的心情此时异常激动地说:石门兄弟。当年我家境贫寒十六岁时,父亲托人在镇上找了一份负责销售商品的柜台,学习收卖旧货维持生计。

我父亲,曾是令尊一个商品店里的一名柜员,因身体不适返乡。你的父亲就给了我的父亲一笔金银,让我父亲在家经营了一个旧货小店。后来,我辞去镇上的学徒,跟随父亲经营自家的旧货收售店,生意兴隆。家父前几年因病辞世,由我和三个兄弟一起经营。石门兄弟你把车推走吧,我不收钱。

掌柜的又问:令尊身体可好。石门说:他老人家身体硬朗,每天以大山为伴,心平乐哉。

掌柜的说:我家前几年前,吃不完的粮食囤了不少,石门兄弟你带回一些。石门说:自行车钱三百块银子,我付款即是。粮食可驮一些,就这么定了。

掌柜的再三不肯收钱,石门说:收下吧。我爷爷奶奶给我留下不少金银。粮食,我就不客气了。

掌柜的赶紧把自行车推到店门前,又进店拿出两把新打气筒。说气筒是配给和自行车的搭配。车主将自行车放进店里时说:有车必须有打气筒。石门说:好。

掌柜的说:在战乱时期,家父买了几个大缸,吃剩的粮食就储藏在一个闲置的房子里,我家救助过伤员,捐赠过粮食,力所能及地为国家作一点贡献。这一善举,是得于你的父亲。你的父亲心慈善仁,救助穷人。

掌柜的又说:我家现在的一切,得于你的父亲感激不尽。你的父亲是我们一家人的恩人!

石门兄弟,你今天是怎么过来的,百十多里路呀。石门说:我的马寿终之后。我到哪里全凭脚力。这回好了,有了自行车,可驮带东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