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在此开始(1 / 1)

相比于单纯的小学年代,踏入初中的校门,与自己迎面相遇的除了挑战与适应外。那更加细腻的成熟,那对现实混乱的逐渐熟悉,对生活的开始领悟,对自己性格的塑造,都远远超越了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到来的任何知识。当一叶孤帆在浩瀚的海洋上漂泊时,宽博的海洋又怎能提供明确的方向,若是沉溺于温润的海水又怎能达到海岸。但只要有方向,哪怕是吹来很小的风,海岸就不会很远。自己就像是那一叶孤帆,在自己的海洋中漂泊着,生命中总不乏迎面而来的逆风,但只要奋力去博,终有一刻可以到达梦之海岸。

仔细想的话,应该归因于先天的遗传。好久之前就感觉自己应该是与众不同的,但无奈多舛的世事,悲哀的神伤总是可以伤到还不成熟的心灵。慢慢的学习之路,上下求索中的我们努力追赶着那据说可以改变我们一生命运的转折机遇。前不久,因事曾到过镇上,从外面看到了学校的巨大改变,自己感喟了好久。记忆中原有的植被据说早被换了几次,曾经唯一的多层楼房早已不是最高的那个,曾经亲切的老师现在能找得到的估计也已没有几个。那些曾经让自己无限欢喜无限忧愁的老房子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新式楼房,就连颜色都在向我宣誓着它有多现代化。驻足了良久,只有校门口除了多了几块牌子外没什么特殊的变化。

当时搬进镇上的初中学校是很高兴的,慢慢无尽的的暑假已玩的没有了兴致,对学校的思念转变成对新学校的好奇,可以说是迫不及待。自己的渐渐长大与散漫也展露了出来,渐渐地填充着自己的空白。开学前最后的那段时间,没事是不准外出的,要求在家里看家并在父母回家之前烧好开水,还要喂好家里的饲养家畜,有时还会被要求温习功课,可谓是越过越难熬,自己也就越来越烦躁了。那一天,自己所期待的大校园,诸多的新面孔和他们随行的父母,心里美是必须的。我是比较早就报道的,进了宿舍看到满满一屋子铁架双人二层床,就在我们班的区域挑了一个靠近窗子商铺床位,只是后来也因为窗子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摆弄着父母为自己初中学校生活准备的物件,很快就有新的同学陆续的到来了。可能是因为害羞的原因吧,我很少主动和他们交流,因为大多数的他们身后都跟着父母(现在想来也许是嫉妒),但大人们好像没发觉这些总是不时的问我一些东西,虽不乐意可还是应着,与新来的同宿舍舍友日后成为铁哥们自然不在话下。

在初中一读就是四年,教过自己的老师实在是太多,现在能记起的也只是教授自己主要课程的老师了。还有那几个上课很有意思的老师,至今想起他们上课时的景象仍能暗暗发笑初中的四年我们有三个班级,自然也就有三个班主任。我们可能是比较幸运,新开学就分进了四班,那个班的所有老师也都是那一年刚调进的,老师们的年龄比我们也就大七八岁,自然我们交流起来还是很顺利。我的第一任初中班主任,个子不高却很帅气,话语总是那么有威慑力,当时班里所有的老师里最怕的就是他,如果谁违反了纪律或是学习上犯了什么错误都会被叫到办公室进行秘密谈话,每一个从那里出来的人都会很严肃。对于我,貌似享受到了特殊的照顾,新鲜的事物总会不断地在生活中出现。记得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外义务劳动活动,老班就同我一起走在队伍的最后,我自己所知道的所有信息就成为我们谈论的话题。那次过后,每次在单独与他相遇都有怪怪的感觉(大多是躲开他)。

就如之前的自己一样,身高总会决定某些事情的发生。班里最高个子的男生被选为班长,当然不是我了。却也是很幸运的,因为他就是我之前小学时的同班同学,而且他的座位就在自己的后面(我们当时是安身高安排座次的)。不过教室的后排也是很难管理的,由于距离老师远不受约束,睡液溢流是经常出现的。虽不是自己但也是受到影响的,很快上课看小说,不会的题互相传答案,回答老师的提问互相帮忙作弊都是十分刺激的。在后排兄弟们的“挟持下”,自己做了许多不曾有过的尝试,当然受到的优待也自不必提,自己还学会了好多新的游戏玩法。虽也有些不好的习惯,就如花了好长时间才去掉的口头禅,但处处洋溢的无不是和谐。

在新的环境里,宽大整洁的校园,虽是土质但相对规范的操场,专有的供学生吃饭的食堂,以及那初上楼房的喜悦在初中的四年很是深刻。纵然经历了非典,纵然从学校到家的距离变得更远,纵然出现了更多辍学的玩伴,越来越明白世界不想自己以前所想,未来也可能不会像自己以前那么展现,初中生活开启了自己走向突破以前认知的起点。

实际上的初中生活和后来的高中生活除距离更远、回家频次更少外区别并不是很大,与之前比却不可同日而语。新开设的外语课、生物课、地理课、政治课、物理课、化学课、历史课都让自己接触到了一个新的篇章,尤其是生物课学男女生理课的那份羞涩与学物理课的那份乖张,每当想起老师脸上的那份灿烂是忘不掉了。初中学校是建立在乡政府所在地的最外围的,隔家的距离已接近十公里了,记得那时的自己如果步行回家单程就需要一个多小时,开始时都是乡间的泥土路可以骑自行车,后来规划了水泥路,因为打路基铺了很多大石块,骑自行车是很不方便了,临近毕业的那一年基本上是靠腿着过去。我和姐姐差一级,和弟弟也差一级,在初一那年姐姐将她一个周全部的零花钱2元全部给了我,而我去买了山楂和班级里的弟兄们一起吃,让然后来弟兄们也让我第一次吃到了真空包装的驴肉,对于当时没带带小麦换饭票的我肯定是高级的不行;在我初四的那一年弟弟上初二,那是的我依然是班级里的支部书记,因年龄大对学校里也熟悉的原因吧,每次排队买饭我们可以享受免排队,另外当时办理的几个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也经常带些诸如地瓜干等的稀罕零嘴,那一年弟弟也自是享受了不少。记得有次弟弟和他班里的同学闹了矛盾,作为哥哥的我还带了几个弟兄前去“找场子”,至于后来弟弟初中后直接到济南读技校并先于我毕业工作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