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去乡下找三姐(1 / 2)

杨五姐和杨老幺两人,就顺着老街往东走。

其实这年月,城里的主街就三条。一条东西向的老街在南边,一条城边的公路在北边,还有一条南北向的新公路,是最新的大马路,双向四车道,连接老街和北边的公路。

至于合江中学所在的牛市街,已经是隔河的城外了。

姐弟俩就是要到城这边的桥头,去赶客车。

然后客车会跨过大桥,经过牛市街,一路沿着长江边的公路走,大约跑个30多里路,就到三姐夫的老家,陈家湾了。

姐弟俩聊着天,走了大半个小时,才走到桥头。杨五姐有孕在身,比不得寻常,不然以二人农村长大的脚力,半个多小时可以打个来回了。

来到桥头,二人又站在路边等了二十多分钟,去陈家湾的客车才来。

这年月从三河县到陈家湾的客车班次还不多,一个半小时才发一班,车票是5毛一个人,到九十年代初就涨到八毛一块了,而且超载严重。

刘鑫印象中,小时候有次晚上住在陈家湾三姨家里,第二天早上还要回城里上学,所以六点过就从三姨家出门,大人把他送上了客车,跟售票员交代了两句,就下车回去了。那趟车后来开到城里的时候,刘鑫已经觉得要被挤扁了。

而且在桥头下了车,那时候刘鑫还要独自穿过城里,到家那边的小学去上学。这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来说,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挑战了。

那年月人贩子也多,要是遇上一个,谁也说不好孩子会不会就被拐走了。

总之这种事要搁现在,简直不敢想象。

早上这个点,去陈家湾的人还不多,姐弟俩上车后,还有空位,毕竟30多里路,而且有些路段还是石子路,能坐着过去,对于孕妇而言,总归是好的。

深冬季节,车窗绝大多数都是紧闭的,老式客车的柴油味就显得更浓,再加上车里到处都是脏兮兮的,随地可见一些垃圾口痰,甚至还有人在车上抽叶子烟,那味道就上头了。

“喂,大伯,你不要在车上抽叶子烟嘛,味道太冲了,呛得人头昏!”

杨顺旺实在有点受不了,就朝前两排的农民伯伯喊道,谁知大伯转头过来,冷冷地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你这个年轻人,还真是过场多!一车的人,都没觉得,就你不舒服,你们城里人就是娇气!而且,又没哪个规定说,不能在车上抽烟。”

一段话说得阴阳怪气,抑扬顿挫,竟还引得车上其他乘客发笑了。

显然,这些人不是在笑那抽烟的人,而是在笑杨顺旺这个“城里人”。

杨老幺见这场景,心里懊恼,挑起眉毛正要跟对方理论,却被旁边的五姐拉住了。

“老幺,算了,少说两句,一大早的,就跟人吵架,不吉利。”

听五姐这样一说,杨顺旺瞬间就把火气压下去了。

“五姐你说的在理……那我们开点窗,这样空气好点。”

客车开了约莫一个小时,才到陈家湾客车点,其实就是大马路边有个乡里的公社,公社两边有两三栋房子,信用社和邮局也在这里,客车点也顺理成章地设在这里,就成了乡里物流、客流、办事、集市等的集合点。

下车后,姐弟俩又沿着水渠,穿过大片的农田和池塘,走上十几分钟,看到有十几户人家聚集的地方,就到了三姐夫家了。

这里是三河县下最集中的鱼苗基地,整个基地有鱼塘不下50口,而在这里养鱼的人家,几乎都姓陈,三姐夫陈二哥父辈就一直在这里养鱼。而且挨着的几户人,父辈都是亲兄弟,所以鱼苗基地一大半的产出,都是这几户陈家人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