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初交17(2 / 2)

吃饭的时候,他也拿着手机不停地滑着一个个短视频,时不时发出哈哈大笑,我扫了一眼,都是那种恶趣味搞笑视频。

我忍不住拿胳膊肘捅闺蜜,暗示这你也不管管。

闺蜜扫了儿子一眼说:

“孩子学习一天也挺累的,就让他玩会吧,再说总比打游戏强不是?”

我看着那个刷短视频刷得不亦乐乎的孩子,心里止不住地担忧。

其中不乏年纪尚小,还在学业上升期的孩子。

尤其一到假期,地铁里、大街小巷,更是随处可见捧着手机刷短视频的孩子们。

短视频就仿佛是包裹着糖衣的毒药,看似无害,实则悄无声息,伤入骨髓。

你想知道,我们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大脑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成年人尚且如此沉迷,更何况大脑发育不成熟的孩子。

悠悠,每天放学回家必刷半小时短视频。

刚开始还能到点即停,后来愈发沉迷。

饭前两小时什么也不干,时间全用来刷平板、刷手机上了。

爸爸试图阻止,但悠悠却无动于衷。

一旦离开电子产品,悠悠整个人毫无精气神,做什么都兴致缺缺的模样。

不少沉迷短视频的孩子,已经到达了一种上瘾的程度。

有的孩子藏起手机,半夜三更躲在被子,一刷就是一个晚上;

有的偷偷把手机带去学校,上课的时候躲在下面刷视频,无心听讲;

有的孩子整天刷短视频,母亲看不下去把手机没收,他就对母亲破口大骂、拳打脚踢...

短视频,正在不知不觉劫持了孩子的大脑,让孩子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因为在对短视频上瘾的过程中,大脑负责主观高级思维的大脑前额叶功能会严重退化。

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专注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认知能力受损;

神经和记忆变得缓慢和迟钝;

影响语言、读写等学习能力……

总结来说,就是会影响孩子深度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之前放寒假的时候,因为自己白天上班,晚上要准备考试,为了防止孩子打扰她,就把手机丢给了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玩。

结果才短短十几天,孩子就对手机里的短视频上了瘾;

吃饭时也要刷,走路时也要刷,最后一大半寒假作业都没有写完。

结果开学一个月,孩子上课经常走神、心不在焉,学习成绩直接退后了二十名。

这一下子就和其他的同学拉开了差距,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追回来。

她真是后悔莫及,早知如此,死也不能把手机交给孩子。

要知道,看短视频的时候,大脑会不断地释放多巴胺。

孩子一旦习惯短视频的高多巴胺刺激后,就很难长时间聚焦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上。

短视频,正在默默加速孩子们的分层,拉开孩子之间的差距。

教育无法重来,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如果孩子一时沉浸于短视频所释放的多巴胺中,只会愈陷愈深,浪费最宝贵的时间与精力,最终耽误学业,一事无成。

不仅如此,短视频中的低俗内容,还会扭曲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帮助孩子抵御这种隐秘的侵蚀,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用优质的视频内容代替短视频。

面对时代洪流,想通过隔绝的办法来避免短视频导致的负面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

帮孩子建立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你有没有发现,当一个孩子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踢球、跳舞、画画的时候,是绝对想不起来玩手机、刷短视频的。

人在从事喜欢、有挑战且擅长的事时,更容易体验到全神贯注、忘我的心理状态。

所以想要让孩子远离短视频,不妨帮孩子建立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平常可以多多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在孩子空闲无聊的时候,给他提供多样化的娱乐选择。

带孩子去打球、学跳舞、爬山徒步……甚至可以去干干农活、看一些闲书等等。

千万不要图省事,扔给孩子一个手机就什么也不管了。

当孩子与其他事物建立了亲密链接,获得了更持久的乐趣,他就会忘记虚拟世界中那些短暂如泡沫般的快感了。

带孩子见见真实的世界。

对于太多从小生活在钢筋水泥城市里的孩子来说,短视频里呈现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所以他们才会产生好奇、逐渐沉迷。

不如带孩子回归到真实的感官体验吧,带他去看看外面真实的世界。

家长可以带孩子:

到乡村去,看看粮食是怎么来的,体验劳作的乐趣和辛苦;

去水族馆和动物园,和活蹦乱跳的小动物打个招呼,看看这个星球不同的生命存在;

去大自然看一看,一家人远离手机、网络,听蝉鸣鸟叫,看鱼儿戏水。

去祖国各地大好河山观光游览、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再普通的风景里,也藏着诗和远方,更藏着孩子开阔的心胸和眼界。

见过世界之大,他就不会再把眼光局限于一块小小的屏幕里了。

况天佑靠在沙发上刷着视频突然看到苏珊的新闻……

人与人之间,不管是什么关系,没有沟通就没有延续,没有联系就没有来往了。沉默不语就是疏远的开始。一个不问,一个不说,或者一个问的尴尬,一个答的敷衍,很多关系就在沉默中走向了终点。遇见错的人会消耗你,遇见对的人会治愈你。成年人最好的自律就是及时止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