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老吴挂了72(1 / 2)

现在,我手头有了300名真正的重步兵,如果让他们能够骑上战马快速四处调动,那我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会强大很多。

所以我专门挑了300匹相对来说温柔一点的战马,给这些铁甲兵用。

这些士兵的身体很好,协调性也很强,所以学骑马并没有太大的障碍。

他们主要是要花时间去和战马熟悉,提高自己的骑术。

这可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提高上来的,真得一天到晚的骑在马背上,天天的给马铲粪,喂草喂料,拍马屁。

我把湖南这边的新占领的这个县调理的差不多,就做准备要扩军备战。

因为我掐指一算,这个吴三桂差不多到挂的时间了,然后那个尚可喜也应该快挂了。

而那个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是个典型的墙头草,如果他发现吴三桂完蛋了,他很可能就缩了。

如果那个康熙再做点工作,把平南王的王位给他定下来,这个家伙掉头就会跟我们翻脸。

我从百度上查到的信息,尚之信就是这么干的,吴三桂完蛋之后他就又被康熙收买,等到他把广东都平定下来了,在1680年康熙觉得这个家伙没用了,就把他给弄死了。

所以我得做好同时承受广东方向的尚之信和湖南方向清军的双方面的打击。

我扩军备战的方式其实也挺省钱,也挺省事,因为不用我付工资。

我就拿出了一些装备作为奖励,然后跑到各县去对团练进行检查评比。

训练好的给奖励,不但发钱还给装备,训练的不好的,要挨骂,要挨批,就像当时我训练团练的时候,那帮点验的人干的事情一样。

只不过我的手比较大一些,装备和钱给的相对来说比较痛快。

而我在这上面还又加了一点诱饵,那就是团练训练的好的秀才,就有机会在县衙当中担任一个小小的职务。

我用这招很快就把各个秀才的积极性全都给提起来了,然后我新占领的七个县里面就有了两万多名有了初步训练的团练士兵。

而我也督促我石鼓县和铜鼓县的竹甲制造工厂抓紧时间砍老毛竹,制造竹制的铠甲。

我的计划是,如果真发生大规模的战斗,我就把我管辖区内的所有的团练全都配备上全身竹铠甲,然后一人扛上一杆四米的长枪。

再推上几千辆的独轮车,架上盾牌,把那种小号腹弩多配备一些,对付一般的绿营兵应该问题不大。

真正的硬仗,让那300名重甲步兵去干,我只会用手里这3000名上过战场的老兵用火枪、弩箭去欺负那些步兵。

再用火炮去打他们的帅旗,这三板斧下去,应该可以摆平80%以上的清军部队。

那些真正的八旗精锐我估计还搞不过人家,但问题是,现在八旗精锐还剩下多少?

就我这支小部队,值得康熙派出他的心头肉来对付我们吗?

我使劲的增强我手下的部队的实力,然后等着吴三桂和尚可喜的生命结束。

同时我还抽空跑到了海口,和我的二岳父探讨了一下,吴三桂死后我们的策略。

还跑到制造火炮的工厂研究了一下弗朗机火炮的制造。

弗朗机火炮其实很早他们就搞出来了,我开始想复杂了。

实际上,制造弗朗机火炮和制造其他火炮应该是一样的。

只不过就是在炮管上面开了个口。

工匠们采用的方法很简单,火炮还是像原来那样制造,就是做好了之后用锯子在火炮的后部切下来一块就行。

我主要改进的是弗朗机火炮的子铳。

正版的弗朗机火炮那个子铳和炮管的大小差不多,在前面的部分有一些缩小。

可以把子铳的缩小的前端塞到炮管内部,这样火药燃烧之后产生的气体就不容易从接缝的地方露出来。

这样一来,在子铳当中的火药爆炸时,主要的压力是由这个子铳本身来承受。

所以,弗朗机火炮的炮管厚度可以薄一些。

而我采用的方法则直接是用黄铜做的子铳,把黄铜皮敲的比较薄。

把大部分的子铳都塞进了炮管里,这样火炮在发射的时候,漏气的数量就会更小。

而且为了让子铳在爆炸的时候不会产生较大的移位,佛朗机炮的炮身上都有两个孔。

子铳装上去之后,就在这两个孔中间插上一根铁条作为固定件,卡住子铳。

而我把这根铁条取消了,也不在火炮的身上打孔,这样不会降低火炮炮身的强度。

直接设计了一个铁的架子去顶住子铳的尾部。

当我这个改进版的子铳塞进了工匠们早就做好的弗朗机火炮的炮膛当中,发现火炮的射程和威力都增加了一些。

我让工匠们给我赶制了十个子铳和两门弗朗击炮。

运回前线,去准备找点清军试试手。

目前我用砂模制造火炮的技术,可以说算是亚洲地区,甚至是全球技术最高的了。

当然不敢说质量是最好的,但是生产速度绝对是最高的,因为现在的铁模制炮法还没有成熟。

而且铁模制炮法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金属的导热太快,金属溶液凝结的速度过快,制造出来的火炮很容易产生沙眼容易爆膛。

所以铁模制炮是必须加温的,但这个加温技术一直到18世纪可能才出来。

所以现在我们这里的砂模制造火炮的技术是最先进的,靠着这个制炮的速度,现在海南地区的几乎所有的火炮全被重新换过了。

于将军现在也兴致勃勃的搞了一批大木头准备制造几艘大夹板船。

南京地区想搞点制造大船的木头比较费劲,毕竟浙江、福建包括江苏地区开发的时间已经比较长了,找那种生长了上百年的木头很困难。

而于将军身处海南,挨着越南和广西、云南,想整点百年大木,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原来于将军只是搞点贩卖的活动,把收起来的大木头送到南京去,挣点辛苦钱。

他为什么不发展海军?并不是他不想发展,而是延平王府的海军力量已经足够强大了,在亚洲南海地区,基本没有什么敢不服延平王的舰队的。

而且由于外贸相对来说已经开始萎缩,已经有一部分商船不怎么挣钱了。

所以海南方向也就是点运输需求,并没有作战的需求。

但现在,于将军的身体恢复,特别是我分析的还挺有道理,吴三桂和广东的尚可喜那岁数随时都有可能挂掉。

然后康熙就可以好好的把吴三桂的手下和尚之信收拾了。

与其这些地盘被康熙收入囊中,增强清军的实力,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捞到手里面作为本钱,这样一来就牵扯到和广东的清军水师作战的问题了。

当然,我们可以找延平王要求海军帮忙,但是打下了广州之后,就有些麻烦了,战利品怎么分?地盘怎么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还是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和广东的清军水师作战,现在的这点儿军力量就有点薄弱了。

不能说打不过清军的水师,但是海战的偶然因素非常强,特别是海战当中,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经常是两败俱伤。

不管是打输的还打赢的,损失的船只都不会太少,为什么现在一说海军的力量,先说你有多少只船?然后再说你有多少艘大船?

就是一打起海战来,你首先得先损失的起,第二,你有大船可以扛揍,能够撑得久。

你的大船很抗揍,而且你的船多,那么打海战的时候你就赢了五分了。

剩下就是战术,技术以及运气了。

于将军现在决定要打了,那就得赶紧把后备的战船准备好,不能打的半截,发现没船了,已经打没了。

而且现在木头的价格大幅下降了。

我当初给海军和陆军出的主意,确实挺好使,郑经现在都高兴的很,因为他有真正的辽东人参鹿茸,可以补养身体了。

而我们的部队占领了辽东半岛附近的那些岛屿之后,通过各地的商人弄了很多的农奴到岛上去开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