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少年与江湖(1 / 2)

“蜡烛散发出微弱的火光摇曳在昏暗的屋内

一位女子正对着老旧的铜镜理着红妆,而铜镜里照出着却是那似狐似美人的扭曲着的面容

女子微微用青葱似的指尖微微从桌边的古盒内粘上那一抹惨白涂抹在病态似的脸上,好似那涂抹胭脂

再在那盒古盒内轻轻一沾似是沾上了类似唇脂类的东西,在嘴唇上一抹,红的渗人!

手腕上的珠子也因为女子的动作而摇晃的哒哒作响,似哭似嚎

女子眉头皱了皱,哭嚎声也就停了;

突然!大门被推开

走进来一个男子,女子微微一笑,拂袖在脸上又一抹,妆容又变得与正常人一二;

闻着女子身上散发着的古怪幽香,男子眼神渐渐变得迷离的了;

屋外似乎下起了大雨,呼呼的风吹打着大门两边的红色灯笼胡乱的摇晃着;

到了第二天,女子推开了房屋的大门,而那个男子像是从始至终就不曾出现,屋内更是空无一人。

天灰蒙蒙的,女子撑起一支油纸伞,慢慢的走出了这个房屋,只是,手腕上的珠子似乎多了一颗;

女子身上的幽香,也似乎浓了些;

慢慢的,女子撑起伞,走出了屋外,走的并不快,但是却每走一步身影变淡一分,渐渐的女子消失不见。

屋外的沙土上连脚印也不曾留下!

风,起的突然,雨也下了起来;

再一看,风雨中哪有什么古屋,有的,只是一座破的不像话的老屋,好似经历过百年的侵蚀,大门已经因为风大而被吹倒了一扇,屋内隐约可见蛛丝;

只是地上,有一具白骨,只是好像缺了头颅!

突然!屋内传来了动静,涌出来一大片一大片的老鼠;

不知是发现了什么,大门两边的灯笼也变得好似只剩下灯架,因为大风而剧烈的摇动着,似展现出最后的余晖。”

听着说书人口中的故事,似乎越靠近沿海,这样的故事便多了些;

世人常常信服出海访仙能长生不老,一年又一年,能回来的人不多,有人丧命海上却被人以为是成仙飞升到了天上,有人回来则为吹嘘自己,声称自己与仙人下棋饮酒,好不快活!

若是世人愚昧无知,别人可说姑苏说不得;

“只因姑苏不知已赶了多远得路了,就是为了出海访仙求道!”

但这无疑是困难的;

只因现在姑苏已没了银两,之前剩下的余钱也已买了些杂书怪诞

专讲书中仙人

书中“言凤凰于飞,起于梧桐,始于梧桐”

也道:

“相传在远古,有圣人以大神通拘一部分天地道则,化为最初的九个文字,再之后,圣人收九徒,传九字,九徒,各得一字,九位徒弟仿造其各自得的字,演就万法,并创造出很多相似的文字,传于世人,被世人尊称为九贤人,后世人不断钻研贤人门创造的字,也慢慢独创了属于自己的字;

因此就有了诸多流派的产生;

到了近代,也已出现了百家争鸣的万般盛世

然而世间的规则,并不允许盛景长存,因此降下天灾!

而导致部落的形成,多方流派一起有时并不能交融;

因此会产生矛盾,而权利,更是加快了这些矛盾的爆发,因此就有了明争暗斗;

当矛盾爆发到顶点就如同烧开的沸水,终于爆发了战争,强者吞食弱者,弱者也就被强者同化了;

从而就有了更大的部族,因而,最初的国家模型就诞生了!

最后又经历一次次的战争,一次次新制度的出现;

终于,百家争鸣的时代结束了!

国家也就行成了,由上位者统治下位者。”

姑苏看着这些不知是感叹

“先人想象之大还是感叹那圣人之强大居然可拘天地道则,这是何等的伟力!”

我以后若是修道成仙能否做到呢?

而在这前往海的途中,因路途遥远,姑苏则见到了很多:

一老僧枯坐山巅菩提树下道“青山绿水知禅意,幽幽古寺颂佛经。林深不闻嗷嗷鹿,人间可见万家火。落红本无情,却不知是无情还是情到深处不自知。

老僧僧读佛法但渡人不渡己,自己却深陷这万丈红尘中。

也有那老道山林说道法

“我们每个人都在争渡,有人是一叶扁舟,有人是无根浮萍,有人登上彼岸,有人沦为枯骨,有人成为寂道者,有人成为超脱者,有人终成道”

姑苏不解其意却也深知其意,实为矛盾;

有那城中鸳鸯渡“鸳鸯戏水渡婵娟,只羡鸳鸯不羡仙!

也看那城外“梅子青了,李子红了,柳叶枯了,落花黄了”

也听那书生醉酒做诗,惊得四座喝彩,

“良辰美景月难缺,

好酒好人赴良辰。

人之喜乐在逍遥,

哭哭笑笑啼啼笑。

梦中又醉再赴梦,

不愿醒来看世间。

鸟儿唱歌我独听,

枯坐淤泥看青莲。

白衣染尘心琉璃,

倒骑仙鹤踏云宵。

去那月宫酿广寒,

折桂耍兔戏金蟾。

看那仙子舞广陵,

倚那秀楼榻中卧。

食那梦露与秋雪,

闭眸听曲手摇扇。

戏说人间勾栏事,

再去昆仑寒幽谷。

看那百花开两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