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朱标大赦天下,造福万民72(2 / 2)

在这个整个大明都关注这场册封典礼的当下,太子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所有人。

他的施恩,将来将是他执政的根本啊。

朱元璋在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一会儿无论朱标说什么,都一律准。

“这第三件事,就是福泽万民,百花齐放。

大明到了今天,路上饿殍已然减少,可是仍然不能算富足,稍有天灾瘟疫,就又是一片哀嚎。

南蛮之地,云南,闽南,两广地区,以前都称为烟瘴之地,荒蛮之地,人人都不愿意前往。

而如今有先驱者已经去开辟荒地了。

而且一年可以种两季稻谷,并收成可观。

此次大赦三年之内只收半数税粮,足以让大家家中仓库有余粮。

但上述地区人迹稀少,却地大物博,白白浪费了大片良田土地。

本宫特允,凡是愿意去南荒开辟良田者,所开辟的良田归己所有,世代延续,只需要缴纳朝廷税粮就可以长期持有。

此为南地开荒政策,必将惠及整个大明。

另外,漠北草原现在已经肃清了北元朝廷,只剩下少数牧民部落。

本宫建议特命北平徐达,太原邓愈,将漠北草原作为战马校场,训练属于我大明的骑兵,要达到甚至超过成吉思汗时期的水平。

而晋王,秦王则在漠北草原建立一个规模巨大的奶牛牧场。

一则可以吸收漠北的牧民前来效力。

二则将奶牛制品作为商品,供给于朝廷和地方,提示大明子民的营养。

大家试着想想,同样是生长在一个地区一个太阳下的人们,漠北的游牧民族大多身高八尺以上,高大威猛,这有一部分就是他们长期食用牛羊制品牛骨牛奶等。

而我们大明万民,身长七尺都算是高大了。

从体格上面就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唐书有记载,元朝典籍也有记载,西方有异人,身长九尺,其肤色或黑或白,体毛茂盛,高大威武,我们大明的体格必须要有所改变,否则将来有来自于西方的人士,又会瞧不起我们。

大明以西为雪山草原,其地人民亦是高大威猛,但人迹稀少,并有宗教人士管理。

大明恩泽万民亦要施恩于此。

由朝廷选派得道高僧,高道天师,前往藏地,修建一座规模超过布达拉宫的皇恩大寺和太上行宫,高僧高道们在此修行,以感化藏地子民。

其余还有清真寺等各民族信仰,就在藏地修建朝圣之地,让此地成为人们心中的信仰圣地。

恢复茶马古道,增加汉藏互市,共享大明恩泽便利。

如此一来,大明四方恩泽三方了,唯东方未泽尔。

儿臣请父皇奏准。

东方诸州府皆临海,海上资源物产甚为丰富,父皇曾经下令‘片甲不可入海!’

此禁海令一出,沿海居民苦不堪言,海上商船不敢靠近,实在是非常不妥,请父皇收回此令,允许沿海居民下海。

他们靠海而生,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靠着买卖海中产品过上好日子。

海域甚大,物产甚多,大明不占,自有别国虎视眈眈,儿臣就收到过海上有倭寇强盗来扰大明海域的奏折。”

朱元璋及其臣工听完朱标的话,兴奋地无以言表,这简直就是圣君下凡啊。

每一处都安排的十分合适。

朱元璋也是龙颜大悦。

“标儿,值此册封大典,你做出这等政策来,咱高兴地很啊,你刚才所说的咱都准了,就是这禁海令,主要原因就是防御海上威胁,维护政治统治,垄断贸易等,现在如果贸然开放,恐怕会有一些麻烦吧!”

朱标知道开海是富强起来多么重要的一步,所以他丝毫不让。

说道:“海上资源丰富,正好可以弥补大明的物资短缺单一,至于海上的威胁,就更应该重视,而不是一味的封禁。

现在已经有倭寇时常扰我大明海域,当初鄱阳湖之战我们也吃了水军战船不足之亏。

儿臣建议,命四弟朱棣为水军大都督,组建一支强大水军,监造大船,沿海行省,设立卫所,如有来犯,一击灭之!”

听到朱标的话,之前还在郁闷秦王晋王都安排了那么有油水的事情,太子却没有考虑他,现在他完全懂了,太子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让他做。

朱棣一下子就兴奋了。

水军大都督,建军,造船,那以后这海上可就是他的天下了。

朱棣激动地手都在颤抖。

朱元璋没有说话,没有下定决心,这时鸿胪寺寺正樊明炎看到礼部由于怕提起胡惟庸怠慢了占城官员之事都受到了惩罚,他现在终于下定决心不怕提起胡惟庸了,将他知道的一件事情说了出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