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同病相怜20(1 / 2)

第二天一早,韩梓北提前半个小时赶到城西供销社,帮着王主席和文主任打扫完卫生。又按照文主任的要求填了一份个人资料。

文主任和劳资科的科长邢艳红交代了几句,让韩梓北跟着邢艳红去报到。

韩梓北骑着邢艳红的自行车,带着这位白面红唇的少妇来到了阜内物资回收公司。

进了物资公司的邢艳红气场全开,带着韩梓北径直去了经理室。

回收公司的王经理把自己的座位让了出来,然后喊来了物资公司的办公室的办公室门主任。

韩梓北一边填人事的表格,一边支着耳朵听邢艳红和王经理说话,总感觉这两人除了是同学之外,还有一层其他关系,而且最近两人似乎发生了争执。

邢艳红等韩梓北填完了表格,交代了户口的事,又明里暗里敲打了王经理两句,转身离开了。

王经理送走邢艳红,让办公室的门主任带着韩梓北去供应科。

门主任三十多岁,身量不高,有些胖的,一张蛤蟆嘴几乎是不笑不张嘴。

刚才和邢艳红说话时,经常问一些很低级、很常识的问题,只要红姐做了解答,马上就是一溜马屁。

总之,非常地会说话、办事。

前世,韩梓北就遇到过一个这样的人,而且吃了不少的哑巴亏。

来到供应科,门主任给韩梓北介绍了供应科的赵科长和两个办事员,很自然地提到了韩梓北是区供销社劳资处科长送来的。

此话一出,赵科长的态度立刻热情了不少。

而那个和韩梓北年纪相仿的钱姓办事员听到这话,脸色顿时有些不自然。

当听说韩梓北是高中毕业,这人脸上又现出一丝得色。

韩梓北礼貌地打着招呼,举着那条裹着纱布的胳膊和三人握了手。

等门主任一走,赵科长安排韩梓北坐屋子东南角的那张一头沉的办公桌。

又嘱咐另一位三十多岁、姓杨的办事员带他熟悉一下业务,便出门了。

“咱们这的活有点磨人,说白了,心细点就行,其他也没什么说的,制度你自己看看就行!”

老杨说完,指了指挂在墙上、镶在镜框里的办公制度,就坐回座位,拿起了报纸。

“谢谢杨哥!”

韩梓北把墙上的镜框扫了一遍,然后端起墙角的脸盆,拿着抹布出去了。

他打了一盆水,把抹布浸湿后,将办公桌和椅子擦干净,把抽屉里的垃圾清理掉,重新换了一盆干净的水,放在脸盆架上。

三伏天,燕京的气候又闷又热,桌子上的水很快就干了。

韩梓北坐在椅子上,翻开带来的书。

至于什么工作制度,考试的时候不考,提干的时候也用不到,研究它还不如多看点书呢。

在来的路上,邢艳红已经跟韩梓北介绍了物资公司的主要业务。

归结起来就四个字:承上启下。

向上,对区社负责,向下,管理、统筹和处置区内所有回收站收上来的陈旧、报废的生活物资,如废金属、废纸、塑料等杂物,以及一些单位淘汰的二手、库存的生产物资,像桌椅板凳和一些机床器具等。

刚才,韩梓北扫了一眼,看到了邢艳红没说的两样东西:酒糟和骨头。

“小韩,看书呢!这是姐给拿的办公用品,不够就去找姐要啊!”

门主任捧着厚厚一叠稿纸,走了进来,稿纸上还摆着两管钢笔和两盒墨水。

“哎呀,怎好麻烦您呢,下回有事,你喊我一声就行!”

韩梓北连忙站了起来,接过东西,又言不由衷地说了几句感谢的话。

门主任咧着蛤蟆嘴,非常高兴地走了。

坐在韩梓北对面的小钱,在此期间,掏出一张纸使劲儿擤着鼻涕。

有了笔和纸,韩梓北灌了墨水,遇到生僻字就在纸上写两遍,以加深记忆。

中午,他和老杨借了办公室的钥匙,出去,买了两张烧饼一根冰棍,然后拿着午饭去配钥匙、照相。

在配钥匙的时候,就把烧饼和冰棍吃完了,回去的路上又买了一把小锁头。

下午一上班,老杨招呼韩梓北跟他去一趟新街口北大街的废品回收站。

小钱脸色一沉,放置水杯的动作有些重,发出“嘭”的一声。

韩梓北不知道老杨和小钱之间有什么龌龊,背起挎包跟着老杨出了门。

老杨骑着二八大杠带着韩梓北,一路介绍着新街口北大街废品回收站的人员构成,以及主要的废旧物资种类。

新街口北大街属于城内,所以工厂很少,收到的物资以书籍、家具等生活物资居多

两人到了地方,在屋里休息了一会儿,老杨和回收站的人拿着台账去了后院。

韩梓北想了想还是跟着出去了,但是没离太近,并且是背对着老杨他们。

他从未涉足过废品回收这个行当,不懂里面的门道,所以该避嫌的还是得避嫌。

而且从出门前,小钱的表现来看,这里面说不定真有什么猫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