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隆庆开海的12345个好处2486(1 / 2)

不过群聊中人心中怎么想,李鸿运是猜不到的!

在心中将小日子核平了几次之后,便又继续讲述:

“大明的朝贡,慢慢发展成为官方海贸,从最初的海关无税,慢慢的也改了规矩!

从正德到嘉靖年间,对于官方的海贸也开始抽税,从最早的50%,后面一直降到了20%,而这一时期,也并不意味解除海禁,只是在地方开了一道口子,在沿海省份设立市舶司,只在特定的地方允许进行贸易。

这样一来海商可以通过冒充朝贡的使者来展开贸易,但是这些市舶司又不是一成不变的,

嘉靖时期,附件和浙江的市舶司就遭受了裁撤,导致当地的海商只能冒险走私,而走私也就意味着,官方不仅要花费人力物力,来打击这些走私,而且海商走私的收益,中央朝廷也分不到一点利润。”

李鸿运说完,大翊皇帝刘信当即便开口,自信说道:

“哦?朕可不相信,这些走私的商人后面,没有地方官员的支持,甚至是中央朝廷官员也在其背后,也说不定!”

见状,李鸿运也不否认,随即说道:“在古代的华夏,重农抑商的情况一直都有,而在明朝商人的地位也不高,官商勾结免不了!

因此,一旦走私,商人获利,涉及到的地方官员获利,中央的官员也可能获利,唯独中央的国库见不到一两银子!”

“所以,到了隆庆皇帝的时候,改变了这一现状?”

卫国国君李康问道。

“是的,隆庆皇帝在登基之后,采取了福建巡抚的建议,解除海禁,允许四人出海进行贸易,与此同时,在附近的沿海设立月港,作为开放的口岸,并在月港正式对海商贸易征收关税!”

而在隆庆开海后,光是海商贸易的税收,就给明朝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据统计,万历年间明朝的海关收税总和,至少有将近七万两!”

“才七万两?”

大靖王朝的钟天对于这个数字有些不满意!

“七万两是人家的!”李鸿运内心忍不住吐槽。

明朝想收个商税,那简直就是要了士大夫的命根子!

“这七万两只是税收,收上来的也不知道能占几成,反正通过明朝的‘地大物博’,出门跟别的国家做生意,怎么着都是赚。

因此开海之后,凭借着丝绸、瓷器、铁器等商品,华夏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其次,就是白银大量的涌入华夏了,华夏那个时候虽然自称地大物博,但是贵重金属这一项却是一个短板,因此华夏的货币,一直都很稀缺。

而这一场开海,也改变了这一现象,有关学者统计过,从隆庆开海到明朝灭亡,七十七年的时间里,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3.3亿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并且整个世界三分之二的贸易,都与华夏有关。

而这只是所有统计中最少的,其他的统计结果,保守有3.5亿两白银,不保守估计那得有5亿两!”

“这么多钱?”

在看到短短七十年间,有这么多白银通过贸易进入华夏,皇帝们直接呆住了!

纷纷自问,自己的王朝内有这么多白银么?

答案是没有!

而李鸿运接下来的话,更是让这些皇帝们直接破了防!

“随着白银大量的涌入华夏,逐渐的白银就成为了华夏的流通货币!

隆庆皇帝在开放海关之后,海关的关税就从抽实物,改为了抽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