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澳洲第一师第一团35(1 / 2)

大明咸宁三十一年十月五日、六日两天,吴王实验室的新成果展销会再次举办。

展会地点仍然在实验室内。

第一天面向宗室、勋贵、官员、内监们,第二天面向民间知名工匠、商人。

展会的效果非常好。

实验室的专利管理处再次忙碌起来,大笔的授权订单迅速地额签发出去,大量的现金银票据收进来。

因为有大量的金银持续流入大明,导致金银价值不会持续攀升,囤积金银总体上无利可图。

更重要的是,大明中央朝廷鼓励工商业,民间工商业非常的发达。

综合下来之后,有钱人更愿意把金银换成资产或者股本,而不是直接囤积金银。

商人为了找到投资资金,早就把乡下土财主的窖藏的金银抠出来了。

正常借钱也好,拉他们投资也好,单纯的坑骗也罢,商人的思路比土财主广泛多了。

从崇祯朝开始,崇祯皇帝学了欧洲人打制金银币的手艺,开始统一发行官方打制的大明金银币。

民间交易也早就不再直接使用银两计价了了,而是用纯粹的金币、银元、铜钱数量。

与此同时,吴国第一批移民准备工作,也终于完成了。

大明皇帝许诺给吴王五个护卫军团,每个护卫军团移民不少于六万人。

第一卫为澳洲中卫,总计一万两千户移民,总人数七万余人。

全部来自大明中央朝廷的核心根本之地,也就是浙江、南直隶、湖广、江西等地。

他们将分成五批依次送往澳洲。

在十月十日,直隶地区的第一批移民,乘坐朝廷组织的帆船,在松江府码头启程

名义上是一个千户,但是总共有两千多户人家,总计一万五千余人。

其中包括已经接受训练的正规军两千人,名义上仍然是对应千户的一个团的编制。

这一个团的正规军,乘坐四艘排水量六百吨的蒸汽明轮武装帆船首先启航。

其他的普通移民和民兵们乘坐传统的帆船正常依次出发。

曹振东和刘彪两個小军官都在其中。

刘彪从澳洲回到大明的时候,选择不上报自己发现的金矿,曹振东也没有对此做专门的上报。

曹振东其实也想霸主金矿私下里淘金。

两人后来简单商量过之后,就都申请加入了吴国的护卫军团,准备让全家都过去。

吴国的王都选在了澳洲东南角,相对于大明本土而言,可以算是天涯海角。

从大明应天府到吴国王都,距离和到非洲东海岸一样远。

都是将近一万两千公里的航程。

而且去吴国王都的路上,无论往返都至少有一段要逆风又逆水的航行。

去非洲东海岸的航线上,却基本上全程顺风顺水。

再加上澳洲土地贫瘠,早就远近闻名了,这地方本来就不受大明军民喜欢。

大多都是真的破落了,想要出去闯一闯,才考虑报名参加的。

曹振东和刘彪两人愿意去,当然是受欢迎的。

特别是两人本来就参与过澳洲探索了,已经有了去澳洲航行和探索的经验。

两人不但迅速通过了审核,还都被委以重任了。

曹振东职务升一级,任澳洲第一师第一团团长,品级升一级到从五品。

团长正常品级应该是正五品,副团长才是从五品。

曹振东现在事实上管了两个团的士兵,在未来肯定还会迅速再升一级甚至量级。

现在的差遣是第一师先锋团和第一舰队提督。

刘彪也是职务升一级,任第一团第一营营长,品级升正六品。

同时担任南部海湾周边探矿队的队长。

大明目前的官员身份,有爵位、品级、职务、差遣四个方面的区分。

爵位是公、侯、伯、子、男、绅、士,决定官员在大明的终身荣誉福利,以及在官方场合的地位。

品级是九品十八级,决定官员在职时的实际薪俸和福利,同时在没有爵位的情况下决定地位。

职务是师长、团长、知府、知县这些文武官职,决定官员通常担任的正式事务,以及官员的职务上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