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天下没有完美的官制47(2 / 2)

这个问题的理由也很充分。

今天发生的高丽、琉球两国使团入朝一事,就是明证。

但这话若是换个方向去解释。

那就是胡惟庸和汪广洋这两个中书省的左右丞相,尤其是左丞相胡惟庸,现在已经有了权臣的迹象,已经到了必须铲除的时候了。

“小子好胆!”

朱元璋也不得不如此说了刘廌一句。

朱标从一旁接过话:“中书丞相,乃国初设立,其目的乃为辅佐朝政,料理军国之事。干系重大,怎可轻易废除。你而今不过九品典簿,又有何依据确凿此番言论?”

这就是考校了。

只要自己说的大差不差,今天自己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到时候大明废除丞相的功劳,自己也就能占上一份了。

刘廌当即开口道:“自古,天下便无有无缺之官制。先秦时,天下三公为首,乃至秦汉。又有隋唐三省六部,相互监督,已然大成。历经五代,前宋轻武重文,宰执天下。而今我朝,三省重开中书,为文官魁首,又重武将,立大都督府。

天下千年官制,虽有一脉相承,但也是顺时顺势而变,从无千年不变之官制。

臣言今朝大明不可再有中书丞相,乃为中书缺乏均衡,隋唐三省如今独有中书省,无人牵制,自会滋生权柄。”

刘廌确实很不明白,为什么大明开国,在确定天下官制的时候,明明有那么多的借鉴,但偏偏只设立了一个中书省,而将昔日的门下、尚书两省舍弃。

这不是前宋那帮卵怂才会干的事情嘛。

朱标点点头,转口问道:“若以你之见,当如何改正?”

“复设三省,中书之外再开门下、尚书两省。中书参赞军国机要,起草诏令。门下审查诏令,掌封驳权。尚书领六部,往来中书、门下。”

刘廌直接就将三省的关系说明,随后默默的看向老朱父子二人。

不过意外的,老朱父子两人并没有开口说话。

这就很明显了。

在现如今的老朱父子两人心中,三省制度根本就不会被采用。

于是,刘廌便话锋一转:“但臣观我朝官制,已无设立三省之必要。三省相互制衡,虽可防备人浮于事,权柄独揽之事发生。可若是三省嫌隙滋大,则一桩小事亦会掣肘日长,而天下民生却不可等待。”

朱元璋这时候终于是点了点头:“此言善也。”

从老朱家世代务农的身份出发,老朱根本就看不惯官府之间相互扯皮的事情发生。

朝廷要做什么事情,当场商议当场就定下来,然后就是有司当差办事,这才是老朱想要的局面。

刘廌微微躬身:“臣虽仅为九品典簿,却因家祖,自小习读我朝官制。臣为官日短,却也知朝堂之上各部司衙门为政当差之规矩。

臣以为,若我朝此刻废除中书丞相,可于内廷暂设军机台阁秘书,征辟在朝经学治世,文武之才,入台坐阁。每日于圣前承阅军国章事,批阅参赞,圣上审阅,朱笔签发。”

这就是改造版的内阁制度。

如同自己肯定的,天下没有完美的官制一样,刘廌也必须承认,自己是想不出超脱这个时代的官制。

但他可以在这個基础上去缝缝补补,尽量将内阁制度改变的更加完善。

就比如,原本的内阁制度只有文官,而他则是建议文武皆要。

文武相互制衡。

这已经是刘廌能想到的最好的局面了。

然而。

朱标却是沉眉开口:“若我大明后世子孙执掌江山社稷,如何避免台阁大臣蒙蔽?”

返回